慈容法師圖/人間社
人生三百歲 給人接受 不要怕苦圖/人間社
文/慈容
圖/人間社
過去,有一個年輕人向一位駝背的老公公詢問年齡。老公公告訴他說:「我今年四歲。」
年輕人不敢相信,認為老人在跟他說笑。很快地,老人就說:「過去數十年的生活,我糊里糊塗地度過,一直到這四年來,才了解到人生的意義在於珍惜歲月,做些對自己、對他人有意義的服務工作,所以我說今年只有四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人生的價值,不是以年齡的多少來計算,不是以歲數的長短為依據。
一個人能把人做好,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能有貢獻,才是真正認識人生的意義,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所在。
星雲大師說「人生三百歲」。人真的能活到三百歲嗎?當然不可能。可見得這三百歲並不是從歲數上來計算的。
當年大師說,他的人生是一天當五天用,二十歲前的人生還沒有開始工作,不算在內,那麼假如自己能夠活到八十歲的話,從二十歲擔任宜興白塔小學校長算起,工作了六十年,也就有三百歲了。何況大師今年八十八歲了,仍然繼續不斷地在從事各種弘法工作,每天不輟地書寫「一筆字」,尤其一生從事教育、文化的傳播,講經、說法更是從未間斷,早已超過了三百歲。
人要如何才能擁有「三百歲」的人生呢?人生的價值究竟在哪裡呢?此處例舉兩點說明:
給人接受
大師常說,做人要做得「給人接受」。把人做好很要緊,為人處事能給人接受、給人尊敬、給人肯定,就是生命的價值所在。一個人光是祈求佛陀給你發財,但是人沒有做好,錢財再多也會變得沒有價值;一個人光是外表光鮮、家財萬貫,但是沒有人緣,人家不喜歡你,做什麼事情也會處處受阻。
做生意的人,彼此之間經常會問一句:「你的條件好不好?你的關係好不好?」條件好,事情就會做得很成功;關係好,事情就會做得很圓滿。所謂「條件」、「關係」,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因緣」,因緣好,做起事來就會很和諧、很快樂。所以,信佛、學佛主要就在學習做一個「給人接受」的人。
不要怕苦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挫折、辛苦、困難,就是偉大的佛陀,當初如果沒有六年苦行磨鍊而來的精進力、恆常心,又如何能有最終的覺悟成道呢?因此,如同大師告訴我們的:「苦是一種教育,苦是一種訓練,苦是一種成長,苦是一種營養,苦是一種力量。透過苦,人生的未來才有成就。」苦來了,不必去排斥它,苦是我們的逆增上緣,會讓人生活得更有內涵、更有意義。
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人不要怕苦、不要計較,歡喜付出,自己也能從中得到歡喜。
人的生命有限,但是生命的價值可以無限,大家應當把握時光,盡己之力,貢獻社會,為人間留下歷史,才不會枉費在人間走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