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談】 漫談人工香精

張裕昇 |2013.10.04
1694觀看次
字級

隨著社會及文明進化,人類從基本的煮熟食物,進一步要求色香味俱全,現在更講究色、香、味、型、意、養。食物,早已跳脫維持生命之所需,成為一種藝術、一門科學,甚至一個民族的文化。

味蕾能分辨的僅酸、甜、苦、鹹,舌頭上的味蕾沒有辣覺接受器,但是人可以分辨數千至一萬種以上的氣味。所謂氣味,靠的就是口中的味覺,加上鼻子裡的嗅覺受體神經元來辨識不同的氣味。

能聞到水果中的香氣,通常是來自於水果中所含的天然酯類,酯類的特性就是含有芳香的氣味。在麵包的烘焙過程中,需要高溫的加熱過程,酯類不耐高溫,在烤製過程中會揮發,幾無香味留存。所以麵包如果是純天然、沒有任何人工香精,則烘烤後的成品聞起來應為輕微水果味道。

酵母是單細胞真菌類,不同的酵母製成的麵包風味各有不同。每種配方培養出來的酵母各有不同的風味,這是麵包師傅的秘訣,也就是說,所有的酵母都是天然的。換言之,標榜天然酵母其實是廣告噱頭。

人工香精的製備也分為純天然、化學合成兩種。精油、流浸膏、酊劑等,都是利用天然的原物料,以有機溶劑萃取製備,這是屬於天然的人工香精。

天然氣味成分極為複雜,以目前的化工技術,合成味道相近的物質,困難度不高。

合成人工香精,配方裡面沒有一樣與天然有關,但合成出來的香精,比天然香味強許多,成本也比天然香精低了不少。色澤、味道、口感、賣相,各方面都比純天然原料製品要好得多。

合法的食品添加物用量微少,對人體影響也不大,適量的食用並不會對身體造成重大傷害。

(作者為黃昭文診所藥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