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有關醫療的新聞,值得國人關注。其一:明年近六千億元健保財務大餅如何分配,醫界與付費者代表無法取得共識,原因在於認知差異太大,將交由衛生福利部裁示。
其二:醫改會公佈名單,有二十一家醫療院所被稱「血汗醫院」,違規多為不按規定付工資,連直屬於衛生福利部的嘉義醫院、豐原醫院和台東醫院都上榜。
二代補充健保元旦實施,目的是減緩健保制度提前倒閉。依據衛福部預測,在不漲保費的情況下,財務平衡最低估算可維持至二○一六年。
重點是餅只有這麼大,必須樽節,資源妥善分配,才能達到目標,否則勢必調漲保費。
醫院以經營困難為由,獅子大開口,希望增加一百九十六億元。但增加收入的醫院,將保費投資在硬體設備,違規延長工時,未依規定加給工資、逐日記載出勤、未全額給付加班費及假日工資等,令人詬病。
連醫美診所也列入名單中,未將盈餘用來改善勞動環境,苛待醫師和護理人員,超時加班,導致留不住人,莫怪有「血汗醫院」之名。
健保費如何分配,攸關全民健康,付費者代表負責監督,政府更應嚴格把關,把錢花在刀口上,千萬別當散財童子。如何督促醫院改善,適當分配健保費,讓醫病雙方都滿意,考驗相關單位的智慧。
黃富生(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