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會上與會貴賓共同啟動「控糖穩穩就靠胰來補」衛教活動,邀民眾透過「衛教大富翁」遊戲,輕鬆學會控制血糖。圖/糖尿病衛教學會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項最新國人「糖尿病認知迷思調查」發現,超過五成民眾,包括糖尿病患與家屬,對糖尿病誤解與恐懼,高達七成二民眾誤認「胰島素用量增加表示糖尿病愈嚴重」,尤其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是糖尿病好發族群認知最差。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指出,全台糖尿病患突破一百七十萬人,國內每日新增二百零六名糖尿病患,平均不到一小時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然而,一般民眾,包括糖尿病病友和家屬,都對「胰島素」存在許多誤解,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導致令人扼腕的併發症。
調查發現,半數民眾身陷與「胰島素」相關的五大迷思,依序為:胰島素用量增加代表病情變嚴重、身體還能產生胰島素就不用補充、吃藥比較安全不要打胰島素、打胰島素就代表病情變嚴重、打胰島素就會洗腎跟失明。
四十歲資深病友「順子」,昨日在記者會上現身說法,他二十八歲時因全身倦怠、口渴、頻尿、體重驟降十公斤,確診為糖尿病,須施打胰島素,起初因恐懼打針而遍尋密醫、偏方,從土芭樂汁、尿療法,到一瓶上萬元的「曙光藥」都試過。白白花了將近一年時間,還是無法成功降血糖。
順子表示,後來他受到日本殘障作家乙武洋匡的精神感召,心想沒有四肢的人都能活得如此樂觀開朗,罹患糖尿病算什麼!從此不再抗拒治療,也終於了解「打胰島素不等於病入膏肓,補充胰島素和驗血糖,其實一點都不可怕。」治療十二年來,注射了上萬次胰島素、扎了上萬次針驗血糖,成為控糖穩穩的「模範病人」。
響應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衛教學會與全台各醫療院所於十月至十二月間,針對「什麼是糖尿病」及「和胰島素同在」兩張看圖對話地圖舉辦系列活動,透過有趣的互動課程,讓病友輕鬆搞懂糖尿病、導正胰島素的觀念、學習正確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