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遺產的梯田 發現茶

文與圖/吳德亮 |2013.09.24
2843觀看次
字級
圖/吳德亮
歷經了十三年的努力,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在緬甸舉行的第三十七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雲南省紅河州的哈尼族梯田,終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四十五處世界遺產地。圖/吳德亮


歷經了十三年的努力,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在緬甸舉行的第三十七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雲南省紅河州的哈尼族梯田,終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四十五處世界遺產地。就在眾人快樂歡呼的同時,多年來為梯田四處奔走的申遺小組組長史軍超教授,拿出了「國際梯田聯盟」製作的「申報世界遺產紀念餅」普洱茶,分送與會的各國專家與領袖,並當場拆開沖泡作為慶祝。

元陽也有茶嗎?儘管統稱為「元陽梯田」,令人震撼的哈尼梯田奇景其實涵蓋紅河州的元陽、紅河、金平、綠春等四縣,總面積約一百萬畝,坡度多介於十五度至七十五度之間,且每座山坡最大的梯田階數高達三千級以上,是哈尼族人一千三百多年來,生生不息、歷經世世代代的耕耘開墾才完成的鉅作。我曾為了拍攝梯田四季不同風采,連續三年多次造訪元陽,除了在建水古城途中發現少數的台地茶園,偌大的元陽梯田可從未見過茶樹,尤其是喬木古茶樹群落。

負責製作紀念茶餅的台商黃君則告訴我,其實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紅河與元陽兩縣,早有七百歲以上的古茶樹遍布,儘管大多數的水梯田以種植稻米為主,但也有以種茶為主的旱梯田。而綠春縣更有高達二十萬畝的茶園,並以瑪玉茶、哈尼秀峰、哈尼珍香茶、瑪玉銀針、綠春綠茶等最為著名。

土鍋茶 世上第一杯茶

中國雲南省是全球公認的茶樹原鄉,據說哈尼族是世界上最先栽培茶葉的民族,而世上第一杯茶則是哈尼族的「土鍋茶」。

今日雲南少數民族普遍稱茶為「臘」,據說也源於哈尼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濮人」無意中發現茶葉,而不斷載歌載舞歡呼「啦—啦—啦」而來,信不信由你,在支系僾尼族人口中則稱作「繪蘭老潑」。其實就是承襲了在烘焙機具尚未發明以前,先民一直沿用至今的最簡單的烘焙方式,將原本苦澀的普洱生茶轉化為甘醇入口佳茗。哈尼族人通常將土鍋架到火塘的鍋樁石上,待水燒開,加入精心揉製的茶葉,煨煮三、五分鐘後將土鍋端離火塘,就可以直接飲用幽香撲鼻、色澤金黃的土鍋茶了。

除了擅於種茶外,哈尼族更擅長利用山形和水勢開墾種植水稻的梯田,紅河州的元陽就是以壯闊的梯田奇觀聞名於世,讓中外攝影家絡繹不絕。而普洱縣城前往困蘆山的路上,山腰也經常可見有如外星圖騰般的梯田,全為哈尼族人的傑作。一九九五年,法國人類學家歐也納博士就曾讚嘆說「哈尼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藝術,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人就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

哈尼梯田 真正大地藝術

元陽的哈尼梯田號稱世界之最,也是中國最神奇的景觀之一:約在兩千年前,現居住元陽的哈尼族祖先,為逃避戰禍,就沿著元江河谷,從四川大涼山地區不斷遷徙到地勢較低的哀牢山區,在紅河環抱的大山裡定居。先民巧妙地利用山勢的起伏波瀾開闢梯田,種植水稻、土豆與各種蔬菜,並在水耕梯田旁的山坡旱地種植茶樹,更「山頂戴帽」地留下大面積的原始生態森林,與大自然和諧互動,成就今天震驚全球的梯田世界。即便雲南全境近年飽受大旱所苦,元陽梯田依然生氣蓬勃,令人讚嘆。

距離元陽縣城約二十二公里的老虎嘴梯田,是我多次拍攝奇景的最愛,也是紅河州公認最壯觀的梯田,面積約一千七百公畝。冬天水滿梯田彷彿黑白的壯闊山水,夕陽飽滿的豔紅且更添繽紛;春天儘管落霧不斷,卻常有插秧的新綠與湛藍天空倒影輝映的驚喜;夏季則滿滿的綠意推湧田埂石階,成就豐盈的暖融融巨浪;晚秋成熟的稻穗俯瞰則宛如金晃晃的一塊塊金磚,讓整個山谷都成了耀眼的巨大金庫。可以說,四季都有不同氣勢的一篇篇大地交響曲,觀看千遍也不會厭倦。

當地耆老告訴我,梯田上的喬木茶樹大多粗如男子的腰圍,大片的古茶園任由山櫻、杜鵑、朱榆、核桃、多依果等奇花異果共生,草本植被更不計其數。史教授則取出紙筆,以圖解的方式補充說,由於山谷紅河的水氣受熱蒸發,至海拔近二千公尺的寒冷山巔,凝聚成霧成雨而滋潤著草木,加上偌大梯田自然生態的完美,茶樹採摘後製成的曬青普洱茶,質地厚潤而味醇,應是無庸置疑的。

黃君則認為,梯田大山裡的古茶樹深受大自然垂愛,千百年來無需施肥或人工灌溉,僅憑山巔滲流而下的天然元素就足以滋養,加上梯田的坡度緩,展開空間寬廣。因此茶質更多了一股清爽開朗的山頭氣,這是其它茶區無法比擬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