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帶頭衝? 歐洲期待恐落空

 |2013.09.23
1104觀看次
字級
大選前 旋轉狂歡德國大選前夕,知名的啤酒節二十一日登場,慕尼黑民眾坐上旋轉遊樂設施,享受高速快感。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正在變成一個『大瑞士』;只想累積財富,卻規避國際責任,追求『零風險』。」歐洲決策官員都希望德國在選後能加速推動歐元區銀行同盟及擴張性經濟政策,帶動歐元區經濟成長並對抗失業,但政經專家普遍認為,大家可能會大失所望。

歐盟各國希望德國選後,能由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CDU)與中間偏左的社民黨(SPD)組成「大聯盟」政府,如此在「支持歐洲整合」及「支持刺激經濟」方面,將比目前的執政聯盟更有力。

但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高拉德說,無論誰勝選,新政府都會碰到與目前相同的限制。由於德國國會的決策權受三重制約,加上輿論反對,而憲法法庭凡事戒慎恐懼,使德國分擔歐洲責任的意願備受限制。競選期間,左、右兩大聯盟都未對歐洲的未來提出明確願景。

由於現在歐元的存續已不再受威脅,金融市場也平靜無波,因此專家預期,除非歐債危機再現,否則德國仍將堅持目前「小步走向整合」的做法。

歐洲委員會主管外交的德國籍官員居羅特表示:「德國將以自訂的速度及條件來建構歐洲。其他國家必須接受並理解。欲速,反而不達。」德國將繼續要求執委會加強掌控各國預算,才會同意對他國的債務及銀行提供更多金援。她表示:「我們德國人談的是尊重規則及憲法;英國及美國人則主張採取火箭砲式的解決方案。」

過去四年歐債危機期間,德國經濟持續成長,但始終不願出任領導者,因為這也表示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大部分德國人贊成現任總理梅克爾的看法,即歐洲其他國家只需要模仿德國政府及民眾的節約精神,並強化對外的競爭力,來解決經濟困境。

不過選後德國的經濟政策未必一成不變。德國國際暨安全事務研究所所長史瓦澤表示:「德國可能重新思考國家經濟政策;並非是為歐洲,而是為德國自己。」她指出德國在基礎建設、教育及研究方面投資不足;擴大投資將能拉高工資及內需,並吸引更多來自歐洲窮國的勞工,間接促進歐元區的經濟成長及就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