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民主黨總理候選人施泰因布呂克,將在此次大選中硬撼尋求連任的梅克爾,圖為他在造勢活動上打出勝利手勢。圖/法新社
德國二十二日舉行大選,梅克爾二十日出席造勢場合時,並未因連任在即而顯現輕鬆表情。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周日大選,總理梅克爾有望繼續執政,三度出任總理。不過,她是否能避免組成可能出現分歧的「大聯盟政府」、而保留中間偏右聯盟的多數政府,成為選情的關鍵。
整個歐洲都在密切關注德國的今次大選。德國不少盟友都希望,大選結果將令梅克爾四年前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推行的緊縮路線得以放鬆。不過,即使梅克爾被迫和社會民主黨(SDP)組成左右派大聯盟,她也不大可能大改歐元政策。社會民主黨總理候選人施泰因布呂克曾批評梅克爾主張的大幅預算削減,指其阻擾歐盟南部相對貧困的成員國增長。
周五兩個民調顯示,梅克爾保守派政府和自由民主黨(FDP)的執政聯盟和左派反對聯盟雙雙得到百分之四十五支持率,無分勝負。另一民調則顯示,梅克爾的聯盟以百分之四十五領先於社會聯盟黨和左派潛在盟友的百分之四十四。
德國民調機構埃姆尼德研究所周五為《周日圖片報》進行的最終民意測驗顯示,梅克爾的保守派政府即她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和在巴伐利亞州的姐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支持率比社會民主黨高出整整百分之十三。這意味著,梅克爾大選必勝無疑。不過,各個小黨不明朗的選舉表現,使得選舉結果難測。選舉中大量的中間選民也令選情更複雜。民調調查員估計,超過百分之三十選民未拿定注意要把票投給誰。
梅克爾或能夠聯同其首選聯盟夥伴自由民主黨略占多數席位,或有可能被迫要和社會民主黨展開艱難、可長達兩個月的組織政府協商,內閣人選也必將大變動,其中在歐元危機中扮演重大角色的財政部長蕭伯樂將會離去。
此外,大選中一大變數為主張德國退出歐元區的德國新選項黨(AfD)。民調顯示,該黨擁有百分之四支持率,可能爭取到百分之五選票,贏得國會議席。這將讓梅克爾保留當下執政聯盟的希望泡湯,也會引起對德國歐洲懷疑主義的憂慮,儘管該黨入閣對政策實際上的影響可能相當有限。
梅克爾周五寫信向選民保證若她連任,德國民眾可以高枕無憂。她致信五百多萬戶家庭說:「德國度過了美好的四年。我們一起達成許多成就。我希望未來四年也能很好。」
五十九歲的梅克爾有望成為續艾德諾和柯爾以後,第三位二次連任的戰後總理。她穩重謹慎地領導德國走過五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在國內廣受歡迎,支持者更稱呼她為「母親」。
梅克爾領導下的德國經濟強勁、勞動市場蓬勃發展,失業率為百分之六點八,只有希臘的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