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最靠近地球的天體。
圖/美聯社
為了讓更多民眾探索月球的神祕與奧妙,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特別舉行「月球狂想曲特展」,帶領小朋友探索月球。
圖/天文館提供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好奇,月球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林琦峰指出,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究,月球大約誕生於四十五億年前,在宇宙眾多天體中,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距離地球約為三十八萬四千公里左右,不但是最靠近地球的天體,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成功登陸過的宇宙星球,在天文歷史上意義重大。
我們常以「皎潔月光」來形容月亮之美,事實上,月球跟地球一樣,本身並不會發光,其月光是靠著反射太陽光而來,而所以如此明亮,則是因為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有趣的是,很多人會以為月亮只在夜晚現身,其實白天也見得到月亮,只是因為太陽光強烈,導致我們看不清楚。
除此之外,天文學家也會以「朔、盈、望、虧」來形容月亮的圓缺現象;一般來說,「朔」通常意指看不見月亮的晚上、「盈」則指月亮一天比一天豐盈、圓滿的模樣、「望」則是月亮最圓滿的時候,通常是指農曆十五日、「虧」則是月亮過了滿月之後,慢慢出現缺角的樣子。
為了讓更多民眾探索月球的神祕與奧妙,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特別規畫「月球狂想曲特展—搭乘宇宙探險號去冒險」,內容十分多元,除了有導覽員帶領民眾參觀展示場與月亮特展外,現場還準備特效十足的宇宙探險軌道車,讓小朋友也能化身小小太空人,進行一趟神奇的太空探險。
此次月球狂想曲特展還推出「白天賞月」的親子觀測活動,將由天文館人員帶著家長與學童前往天文館頂樓觀測室,利用庫德式折射望遠鏡來觀看白天的月亮之美,有興趣的家長與民眾可上台北市立天文館活動網站查詢詳細資訊與報名方式,網址為http://www.ta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