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肺癌患者在被診斷出罹癌後,常覺得有如被判死刑,開始消極逃避手術治療,但這樣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醫師表示,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五成以上。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志毅,昨天在亞太肺癌研討會中,發表針對台北榮民總醫院過去二十年來,接受完全外科手術治療的九百七十一名肺癌病人研究成果,發現五年整體存活率為百分之五十二點五,五年無疾病存活率為百分之六十八點四。
陳志毅指出,隨著麻醉技術進步,加上胸腔鏡輔助,現在的肺癌手術,已經不是得拿掉肋骨的「開大刀」,不僅傷口只有十到十二公分,而且手術時間短,早上開刀下午就可以下床、進食,四、五天後就可出院。
另外,肺癌第二期、第三期的患者,如果能搭配術後化療,還可提高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存活率,但有三、四成的患者拖過三個月才就醫,或因為聽信偏方,導致太晚開刀,讓癌細胞惡化的更厲害。
陳志毅強調,肺癌患者絕大部分都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意外被診斷出來。因此,平常有抽菸、長期咳嗽或經常暴露在二手菸環境或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最好能定期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