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為延續「收瓶蓋救海洋計畫」,即日起至十月六日,在台北madL替代空間舉辦「蓋不住的真相─便利所看不見的真正代價」瓶蓋回收藝術展覽,呼籲大眾應認清上述真相,身體力行救地球,此外,展期也會舉辦系列紀錄片影展及講座,揭發人們被消費文化蒙蔽的事。
海邊什麼垃圾最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統計去年的台灣淨灘活動結果,前五名分別為免洗餐具、塑膠袋及紙袋、玻璃飲料瓶、「吸管、攪拌棒及封套」和瓶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指出,這些全是人類愛用一次性丟免洗物品,也是造成海洋垃圾浩劫的原因。
工作坊總體籌畫組成員吳芳瑜強調,這些垃圾是破壞海洋生態的殺手,許多生物誤食一次性塑膠垃圾而死亡,而且,一次性塑膠垃圾也無法在生態的循環中腐化、分解。工作坊藝術設計組的張雅惠表示,中途島上的信天翁,因為吃下漂流在海上的寶特瓶蓋而死亡,正是因為人類享用的便利、無知且無感,殺害了其他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