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與智慧

文/永光 圖/人間社提供 |2013.09.15
2742觀看次
字級
圖/人間社提供
慈悲與智慧是諸佛菩薩所具備的兩大功德,向來為佛法修行人努力修持、精進用功的方向。星雲大師曾進一步詮釋:「慈悲如兩足,能遍行各地,了無障礙。智慧如雙目,能洞察真偽,發現實相。」圖/人間社提供
慈悲與智慧是諸佛菩薩所具備的兩大功德,向來為佛法修行人努力修持、精進用功的方向。星雲大師曾進一步詮釋:「慈悲如兩足,能遍行各地,了無障礙。智慧如雙目,能洞察真偽,發現實相。」圖/人間社提供
慈悲與智慧是諸佛菩薩所具備的兩大功德,向來為佛法修行人努力修持、精進用功的方向。星雲大師曾進一步詮釋:「慈悲如兩足,能遍行各地,了無障礙。智慧如雙目,能洞察真偽,發現實相。」圖/人間社提供

慈悲與智慧是諸佛菩薩所具備的兩大功德,向來為佛法修行人努力修持、精進用功的方向。星雲大師曾進一步詮釋:「慈悲如兩足,能遍行各地,了無障礙。智慧如雙目,能洞察真偽,發現實相。」



每年佛光山開山星大師集合全球五大洲的佛光山徒眾,回到總本山,進行講習會課程,今年大師訂立的主題為「教育、創新、進步」,期勉佛光人不離佛法的教育本懷,觀察眾生的需求,在不斷創新中,自覺覺他,往前進步。

其實教育即是智慧啟發的本源,而創新與進步本身更是與時俱進,體念眾生苦難需求的大慈悲,可以說佛法弘揚的本身,無時無刻不以慈悲與智慧為念。

暨《百年佛緣》之後,佛光山在大師的領導下,前後歷經十二年《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艱辛完工。初時,專家學者認為困難重重,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弟子們遵循大師集體創作的理念,集合世界各地的佛光人,經過資料搜集、編輯、撰寫,專家審定及時代歷史變革。現在,學者說,這套辭典,讓他有重新學習的力量;更有專家說:「文物會消失,透過辭典結集,智慧的光芒會重現!」在大師的慈心悲願引領下,智慧與慈悲引領著一部圖像藏經,展現在世人眼前。

二○一三年八月,在高雄巨蛋體育館,首次由「佛光盃國際女子籃球邀請賽」打響名號。環場的觀眾,不分男女老少,通通賣力吶喊,鼓舞球員士氣。中場休息,由阿公阿媽上場熱舞,氣勢不輸周杰倫。過去孫子排隊進場看巨星,現在換老人家得意的說一句:「阿孫!今天換阿媽去排隊表演喔!」

大師表示,過去他一直提倡籃球比賽,讓球員在場上學習服從裁判、認錯,並且與隊友集體創作展現六度精神。而今這一分佛法的智慧,結合青年選手的智慧定力,再加上小至三歲、大至八十歲的球迷支持,藉由籃球,全民一起鼓動青春活力。全國體總也不得不佩服,政府做不到的,竟然透過大師的巧智慧心,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

大師在五十年前,力排眾議,創辦了佛學院,以佛法教育青年學子,徹底展現了人間佛教以教育起家的本懷。尤其大師堅持佛學院出家眾及在家眾兼收,打破一般佛學院只培養僧才的慣例。並且在嚴謹的叢林規矩下,透過佛光山提供的國際舞台,長養學生寬闊的視野與見解。

所以大師創佛學院時,即立下「悲、智、願、行」四大院訓,希望學生效法四大菩薩的精神,尤其男眾學部有大智殿,供奉文殊師利菩薩,斷煩惱長智慧;女眾學部有大悲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增長慈悲柔軟。也可以說大師的教育理念,在男女學部、東西輝映之下,「以空慧修道,以慈悲進德」,在在呈顯悲智雙運的力量。

而今大師設立印度沙彌學園,在當地栽培釋迦族的後代,讓佛法重回印度扎根。正是大師所謂:「智慧,是人生的透視,是經歷的結晶。慈悲,是世間的至情,是善美的關懷。」人間佛教的關懷與實踐,透過大師的引領,展現在教育、文化、藝術、甚至體育等人類生活的各種領域,以佛法智慧啟發人性光明,以慈悲關懷溫暖世道人心,而慈悲、智慧兩者的交融,則始終不離「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之人間佛教基本質地,更為社會與世界,帶來創新與進步的原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