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益信託教育基金看到改變的力量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3.09.15
1988觀看次
字級
覺元法師
趙麗雲
楊朝祥
李瑞騰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法會,上周共修主題「從公益信託教育基金看到改變的力量」,邀請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主持,與談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趙麗雲、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與一千一百五十位信眾分享,他們參與「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對星雲大師積極從事社會文化、教育、藝文不遺餘力的感動與敬佩。

二○○八年,「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成立以來,秉持星雲大師一分慈心悲願,在文化、教育、新聞媒體,散播人間真善美的力量。覺元法師表示,記得二○○七年,有一次,大師問負責管理財務的侍者,「目前還剩多少錢?」侍者答,「版稅剩下三千多萬元」。大師嚇一跳:「我那麼富有,我所有的一切,應該回歸於大眾,我個人一毛錢也不要留。」

因此,隔年大師就成立此基金會,向社會各界菁英請教,期望將基金會化為社會強大善良的力量,乃逐一設立「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星雲教育獎」等獎項,鼓勵社會傑出人才。大師浩瀚的胸襟,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趙麗雲談起,從參與「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評選中,看見大師透過悲智雙運,集合了眾人的力量,而獎勵的宗旨,是激勵人心向善,讓所有人產生正向的影響。大師巧心運用求真、求善、求美,帶給人類幸福。媒體因為有了這個獎可揚清激濁,而看見世界人類的改變。

從一九九三年政府開放頻道後,媒體亂象叢生,新聞報導不真、不善、不美,影響廣大,媒體已無法自律。所以,大師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藉由純淨新聞淨化人心,二○○九年設立「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表彰及獎勵終身成就、傳播貢獻、新聞教育有貢獻的新聞從業人員。

李瑞騰分享參與「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有感而發談到,剛看大師「一筆字」影片後,大師的一筆字,字字是力量,變成一篇篇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來自於作家的人生體驗,跟社會互動所產生的經驗與智慧。從大師的文字到他發願辦文學獎,所獎勵的對象,也是用一字一字寫下來,可見它來自文字,也回歸到文學,用文字作為媒介。從這些作品蘊含作家對人生的感悟,對現實的批判,對歷史的反省。對讀者來說,經過閱讀的力量,整個人不斷往上往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

李瑞騰說,大師希望他來協助,對他的啟發很大。文學創作透過傳播的方式,送到讀者的手上,從文藝系統生態來看,推動文學需有政府、經濟、學術、社會的力量,來成就藝文生態。大師創辦文學獎,從版稅回歸到社會,讓人看見大師對社會正面影響的力量;獎勵全球華人、華文,讓台灣走出去。評議委員會得到大師充分的授權,評議或審查全權處理,沒有人情的干擾,鼓勵文學貢獻、創作者,獎勵歷史小說、報導文學獎項。李瑞騰說,基金來自十方,期望能回歸十方,走往向上向善的道路。

「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楊朝祥指出,大師慈悲,認為對社會永續經營、淨化人心很重要,把基金運用在傳播、文學、教育,一九八八年,大師與副總統連戰在中正紀念堂,首次宣誓「三好運動」,對佛光人與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大師從二○一一年開始推動「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深入影響學校、學生、家庭,最主要目的,是成為校園品德的活水,增進友善的師生關係,型塑優質的校園,進而擴展社區,以促進社會和諧,讓每一位學生成為三好運動的實踐者。

覺元法師說,「公益」,不只是對別人公益,也是對自己公益。台北道場的信徒南下,回佛光山精進修持,透過文化、教育、慈善、共修,進入對自覺與覺他生命歷程的修行,就是一段公益的旅行。最後,播放一首人間音緣〈三好歌〉,大眾隨著優美的音樂,度過一個愉快的早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