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滅絕到重現生機 台灣梅花鹿復育有成 羅智華 |2013.09.13 語音朗讀 62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別小看這隻停在梅花鹿上的鳥,牠會幫忙去除蚊蠅、寄生蟲,可說是梅花鹿的好幫手。圖/路透 野生台灣梅花鹿曾在台灣絕跡,如今復育有成。圖/潘欣中 雲豹雖是梅花鹿天敵,卻已在台灣野外絕跡。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不同於梅花鹿身上的斑點,水鹿往往以頭上的鹿角引人注目。圖/溫筆良 生物研究中心設有黑熊復育單位來保護台灣特有種黑熊。圖/羅智華 這陣子台北市立動物園飼養的貓熊團團、圓圓因為產下愛的結晶「圓仔」,而讓貓熊搖身為園裡的人氣王,尤其是圓仔全身圓滾滾的大頭貼、成長照片更是每天占據各大媒體版面,稚嫩模樣十分討人喜歡。其實,動物園裡的可愛動物並不只有貓熊一種,像是之前順利誕生的梅花鹿寶寶「梅珍」,亦受到不少小朋友喜愛,連帶也讓人想多了解梅花鹿的趣味生態。 說到梅花鹿,相信你我腦海中都會忍不住浮現牠們褐色毛皮上點綴著可愛白色圓點的可愛身影,在許多生態專家眼中,梅花鹿亦是鹿科動物中、外型最為獨特美麗的一種。長年研究野生動物生態的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員趙明杰表示,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可算是台灣特有亞種,因為背上的白色斑點就像一朵朵梅花般而命名為梅花鹿,在生態分類上屬於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鹿屬、梅花鹿種。 有趣的是,相較於必須媽媽小心呵護、至今還無法順利爬行的晚熟性貓熊「圓仔」,梅花鹿寶寶「梅珍」是相當早熟性的動物,不但剛誕生時,眼睛就已經完全打開,1個小時內就能自行站立與四處活動,兩者相比之下,梅花鹿可說是相當自立自強呢!趙明杰笑著說,這是因為要躲避天敵捕食的關係,梅花鹿為了避免成為其他肉食性動物的「盤中飧」,因此剛出生不久就能站立、跑跳,這也是大自然的奧妙之處,賦予動物與生俱來求生本能。 趙明杰表示,跟許多草食性動物一樣,梅花鹿對周遭環境十分敏感且機警,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或是有天敵出現,牠們就會馬上伸長脖子、進入高度警戒狀態。一般來說,雄性梅花鹿在第一年時還不會有鹿角;等到一歲半至兩歲時,則開始長出不分叉的鹿角,隨著年紀漸長,鹿角會從不分叉逐漸變成二叉、三叉。通常雄鹿會在每年5、6月時開始掉角,然後再重新長出鹿茸,之後鹿茸會開始慢慢變硬,形成我們所看到的鹿角。動物園表示,一隻成熟的雄性梅花鹿,頭上常會頂著外觀巨大、重達6至8公斤的鹿角,從外型來看相當雄糾糾、氣昂昂,令人印象深刻。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台灣早年曾經滿山遍野都看得見梅花鹿的蹤跡,根據《台海使槎錄》的文史資料上記載,台灣過去在低海拔山區或是草原,幾乎都能見到梅花鹿的身影,後來因人類持續的獵捕,加上棲地大量被開發,導致梅花鹿的族群數量劇減、生存空間愈來愈狹隘,史料上記載野外最後一隻梅花鹿在1969年死亡後,也宣告梅花鹿從那一刻起在台灣野外消失滅絕。 為何梅花鹿會遭人類大量捕殺?趙明杰解釋,1624年,荷蘭人攻占台灣,看中梅花鹿的鹿皮、鹿角等經濟價值,因而進行獵捕,年捕量高達15萬頭,即使後來鄭成功趕走荷蘭人,鹿皮仍是當時台灣重要出口品,在高度需求下,讓原本在野外活蹦亂跳的梅花鹿遭遇被獵捕的命運,加上牠們的棲地被開發成鄉鎮,更讓野生鹿群逐步走向滅絕之路。 前一篇文章 太空真奇妙 太空猴英雄榜 下一篇文章 台灣梅花鹿小檔案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8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9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10【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保鮮膜很黏難用?專家:放冰箱變滑溜好抽拉中央清華探高團隊 發現金星軌道內小行星大發現!澳洲隕石 含70億年前古老物質NASA探測器飛掠太陽 揭太陽風神祕面紗鳥愈變愈小隻 專家:是暖化害的影音/AI無人餐廳 中正大學:應用機器人省人力 作者其他文章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奇美音樂節 12把名琴輪奏百年法蘭西 南華推跨域課程 寵物文創獲好評2025藝術自造祭 體驗造字、製書 宜蘭普查歌仔戲 成果亮相佛大特色科系 分發率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