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勵馨基金會長期關懷青少女懷孕及後續照顧問題,發現小媽媽面臨養育孩子的經濟重擔、角色調適的壓力,導致懷孕的早產機率及憂鬱指數,均比一般婦女高,若社會用祝福代替譴責,一起推動「青少年父母支持方案」,小父母就會改變,甚至主動負起責任。
據推估,台灣約有一萬八千至二萬名未滿二十歲的小父母,以勵馨與台北市衛生局合作「青少年父母生育保健服務計畫」為例,產後能返校就學的小媽媽不到百分之五,能找到工作的僅百分之十,而近三年服務的一百一十四位小媽媽中,半數出現產後憂鬱,百分之二十九憂鬱指數偏高,須仰賴專業醫師處理。
勵馨執行長紀惠容指出,青少女懷孕要面臨身心雙重衝擊,儘管社會對小父母未婚懷孕的觀感不佳,但對於未落跑的小父母,應給予鼓勵和支持,「只要一點協助,他們可以學習成為稱職的父母。」基金會呼籲政府應全面推廣「青少年父母」衛福模式服務,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降低小媽媽照護壓力。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主任秘書陳坤皇回應,衛福部必須與勞動部、教育部進行跨部會整合,才能提供支援與資源,但照顧是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