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大飛樹茶山的彝族烤茶 文與圖/吳德亮 |2013.09.10 語音朗讀 26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茶來茶去 大飛樹茶山的彝族烤茶 圖/吳德亮茶來茶去 大飛樹茶山的彝族烤茶 圖/吳德亮茶來茶去 大飛樹茶山的彝族烤茶 圖/吳德亮 一路顛簸的「包穀路」不知在什麼時候,轉換成泥濘不堪的「泥水路」,並在細雨趕來湊上一筆的當下,駛入濕漉漉見底的河床。透過雨刷揮動的間隙望去,前方已有一輛貨車陷入泥沼,動彈不得,還有兩輛休旅車搖搖晃晃迎面而來。 「還要涉險前進嗎?」李師傅轉過頭問我。不待我回答,他忽然又加緊油門往前衝,還安慰大夥說:「沒事,車上我早準備了睡袋,卡在半路上沒啥大不了。」就這樣冒險渡河,好幾次打滑深陷在先前重車留下的輪轍裡,並險些與對車撞成一團。思緒瞬間拉回三國時代,諸葛亮為七擒孟獲而「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當年蜀軍入滇的艱辛似乎千年不減。至於丞相旌旗馬鳴是否行經此處?就不得而知了。 這是臨翔區前往三叉河鎮的路上,儘管大清早就忙著在冰島採訪拍攝,一行都已疲憊不堪,但帶路的彝族小李仍堅持在天黑前趕抵大飛樹,理由是「順路」。否則返回鳳慶縣城,明早又要回頭再顛三個小時;萬一再來一場大雨,行程必受延誤。我也只好咬緊牙回應「阿亮寫普洱,字字皆辛苦」自嘲一番了。 近年與冰島、昔歸同時崛起,擠身臨滄明星茶區之列的「大飛樹」茶山,是人稱「小李」李昭江的家鄉,隸屬鳳慶縣三叉河鎮繡衣庄村羅家寨,距離縣城將近兩百公里遠。我們從反方向的臨翔抄近路過來,也已花上四小時車程,沿途經過大雪山鎮與三叉河鎮,卻無暇停留拍照,連茶馬古道上重要的三叉河風雨古橋遺跡都錯過了。 就在細雨稍歇,陽光逐漸露臉的同時,嘹亮的少數民族歌聲在前方響起,眼前不算太高的一大片茶樹群落之中,幾位穿著傳統服飾的彝族男女正專注摘採茶菁,總算抵達大飛樹了。 走進古茶園,深深被整個林相生態及植被所震撼與感動;叢叢茶樹之間還有棵麻栗樹,上面居然有俗稱「螃蟹腳」的蕨類共生,儘管與瀾滄縣景邁山萬畝古茶園、寄生在千年古茶樹上的螃蟹腳明顯不同,也讓我嘖嘖稱奇了。 更令我驚訝的是,大飛樹古茶園在羅家寨完整自成一個獨立茶區,四周全無任何連線性喬木茶區或茶園延伸。與雲南其它茶區,在一個鄉鎮或一個寨子內,都會有一片接連一片的茶園景象全然迥異,令人不解。 趕緊請教當地耆老,原來根據《魯史縣誌》種茶史料記載,三百年前羅家寨山區並無茶樹,族人辛勤開墾種植雜糧蔬果,生活一直過得艱辛。其中有位孝子日夜祈禱,希望有天也能種茶改善生活,並藉以奉養雙親。孝心終於感動上蒼,某夜夢見仙人指引,說次日將飛來一棵結滿茶果的喬木大茶樹,可以就近採摘繁衍。果然一覺醒來,屋旁居然出現一棵喬木茶樹,驚喜之餘立即發動村民,利用茶籽做有性繁殖,歷經三百多年而有今日的茶山規模。 儘管純屬傳說,情節且與安溪鐵觀音的由來神似,但居民都深信不疑,茶山也因此得名為「大飛樹」。隨著近年普洱茶價不斷攀高,村民也逐漸地脫貧致富。 從大飛樹驅車近三小時,穿透綿綿細雨返回鳳慶縣城,天色已然抹黑,推開土庫房咿呀咿呀作響的木門,一陣誘人的茶香穿透縷縷輕煙迎面而來,瞬間拂去大夥顛簸的疲累。令我訝異的是,小李家不用常見的傳統彝族土罐烤茶,而是以鐵鍋文火慢慢焙烤,彷彿韓國的鐵板火鍋,釋出的茶香介於台灣常見的手工炭焙,與陳放約三年的普洱古樹生茶直沖之間,且不同於西盟縣佤族的瓦罐茶,或普洱縣哈尼族的土罐茶了。 我想起前年在鳳慶縣城,小李的岳父邀我品飲一款彝族烤茶,滋味非同小可,儘管時間已晚,我仍希望請出老丈人,將剛剛採下的大飛樹鮮葉,以他獨有的烤茶方式分享。未料他眼眶一紅,哽咽說老人家已在今年春天去世,讓我難過得一時說不出話來。小李的大哥見狀,趕緊應允以土罐烤茶待客,一解我兩年之「饞」。 擺起火盆,穿著彝族傳統服飾的李哥先將土罐放到火上,烤熱後舉起土罐置入半把茶葉,再連同土罐一起放回火盆。 待茶葉烤至金黃酥脆,茶香四溢的同時,但見李哥抓取鐵壺直接以沸水沖入土罐,只聽得「滋」的一聲,焙烤的香氣在青煙瀰漫中衝出。熬煨片刻後起罐,倒出的茶湯未經殺青,依然金黃透亮,充滿濃醇的焙火香,啜飲入喉且無明顯的炭火味,但覺渾身舒暢,飽滿的陽光氣息在口腔內頻頻釋放,堪稱此行喝到最難忘的一泡茶了。 前一篇文章 影響 我的一本書--可以讀一輩子的書 下一篇文章 植物園最後的光和亮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9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浮世畫框】 96歲文昭阿嬤版畫展【我行遲遲】春意濃【閃文集】 貓咪——就是個鬧鐘【詩】 臺中車站紀事【父母親的話】 母親 是我的啟蒙老師【時食有味】 吃豆皇帝大 作者其他文章才女、古剎、寶洪茶茶來茶去 清代文人壺大師 陳曼生八壺發表茶來茶去 從以銀測毒談安心品茶茶來茶去 舞鶴來的花蓮蜜香紅茶茶來茶去 台北來奉茶茶來茶去 牛欄坑來的肉桂與老欉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