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們家養過一隻喜歡吃水果的北京狗「娃娃」,那時牠的伙食由爸爸負責,老一輩不像我們什麼都不敢給狗吃,牠胡亂吃,胡亂長大,奇的是對肉興致普通,卻最愛吃水果。芭樂、蘋果、葡萄、蓮霧都吃,不吃楊桃。有次大哥同學來,爸媽好客,在廚房裡忙進忙出。娃娃先吃了飯,叫個不停。哥的同學疑惑問我:「牠叫什麼?」「要吃東西啊!」他指著空碗:「牠不是吃過了嗎?」我說:「附餐還沒上。」牠要我爸趕快上水果啦!
那隻娃娃脾氣很大,尤其討厭別人動牠的「飯碗」,即使牠吃飽了,去拿牠的空碗還常被咬,我一直懷疑牠有躁鬱症。我現在好命了,養到一隻乖巧撒嬌溫柔可愛的小狗,簡直像中大樂透似的。尤其孩子長大,不黏我了,小狗確實滿足了我過多的母性。這隻迷你種馬爾濟斯,有很多小名,我最常喚牠「寶寶」,牠只有一點六公斤。
家有小狗跟家有寶寶的情況,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每天早晨老公出門,小狗依依不捨,發出嬰兒般的嚶嚶之聲,我便抱著牠說:「爸比要上班賺錢哪,才有錢錢給你買西莎啊!」有位出版社編輯聽聞此事大驚:「怎麼跟我婆婆講的話一模一樣!每天早上我出門上班的時候,小孩哭鬧不讓我走,婆婆就說:『媽媽要上班賺錢,才有錢錢給你買服服、奶粉啊!』」
小狗與寶寶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在廚房裡。猶記得小孩幼時沒幾個月大就開始厭奶,弄得我緊張兮兮,還曾經因為他奶吸得太少而坐在床上悲傷落淚(現在回想,可能是產後憂鬱吧!)然而當晚餐煮好,他倒睜著骨碌碌大眼睛看著桌上的香酥排骨,好像在說:「我要吃那個!」現在這隻「寶寶」也常常不肯好好吃飼料,卻對我們的食物充滿興趣。
有天做三杯茄子,盛起時不慎滴了一滴醬汁在地上,寶寶衝過來,我火速拿餐巾紙擦拭,還是被牠舔到了一口。地擦淨之後牠非常失落,在附近聞來聞去,尋找那「失落的滋味」。寶寶只吃飼料,從未品嘗人間美味,這一舔還得了,此後我一做菜,牠便在身邊繞,簡直守株待兔,看會不會天外再飛來一滴!告訴牠沒有天天過年的,小狗怎肯放棄。這不行,煮菜時湯湯水水又風風火火的,有隻小狗在腳邊纏繞,一不小心,那可是水裡來火裡去!趕又趕不走,我只好把牠放到客廳圍欄裡。我平常是不關牠的,牠太震驚了,汪汪汪抗議,只好再把牠抱起來,放餐椅上,椅子面對著廚房,讓牠視線看得到我,這才安心了。現在我每天做飯時,牠便靜靜坐在餐椅上「欣賞」我在廚房的身影,我有時轉頭對牠說說話,讚美牠:「真是小乖寶!」
咦,以前「小乖寶」都是用來稱讚兒子的。我亦想起兒子幼年時,我做飯時間一到便把他放在幼兒圍欄裡,一樣是拉到視線看得到我的地方。他自己玩,不時抬頭看看我,真的好乖。我不停說著:「真是小乖寶!」
小狗與寶寶,真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