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節省交通費,我真是什麼能做的事情都做過了。
提早好幾個月買票、詳盡規畫行程以避免趕不上火車、能走路就走路、蒐集各種折價券與優惠訊息、甚至走上好幾公里的路去搭客運。
因此,每當我看見東方的武俠片或是西方的騎士故事裡,那些遊遍荒野也不因旅途勞累而減了幾分豪邁的矯健身軀時,總是心生疑問:你們的旅費夠用嗎?連點像樣的行囊都沒有,是怎樣走了這麼遠的路哪?晚上都枕著石頭就睡了嗎?
如果移動之於那些或是步行、或是騎馬的英勇俠士而言,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對於如今生在這個高鐵時速三百公里、客機時速一千公里的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而言,移動反而變成一件門檻重重,沒有錢就難以暢快行之的勞動。
在英國生活,最難省的就是交通費。一趟公車/地鐵票就是台幣近百元,中程的火車來回票更是千元起跳,超過兩小時車程的距離,來回票價就更一口氣飆升到兩三千元。即使通勤的上班族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買下周票、月票,英國上班族平均每個月花在通勤上班的交通費,折合台幣仍高達八千元。隨著交通費用年年調漲,許多上班族甚至要花上薪水的五分之一在火車票上;加上市區房價太高,很多人不得不住在偏遠的市郊,因此全英國有近兩百萬的上班族,單日通勤時間高達三小時。
為了省下交通費,我在選擇車票、行程規畫上付出了無數的腦力勞動。該幾點開始往火車站移動、該預留多少時間從火車站入口走上月台等等錙銖小事,都在我為了節省交通費而傾之的大筆腦力勞動中,畢竟移動對我而言,是一項攸關民生大計的抉擇哪。
省下交通費的第一個方式,就是如果已經確定行程,一定得及早訂票,這樣就能有機會買下折扣票券。問題是,這些特價票都限定車種與搭乘時間,沒有趕上特定班次的話,又得重新買票,如果計畫臨時有了變化,更是白白損失一張車票,完全沒有退票、換票的餘地。然而提早幾周買票,與出發前兩天才買票的價差之驚人,實為外地人難以想像。例如提早購買一趟四小時車程的客運票,可能只要台幣二百五十元甚至更低;要是出發前兩天才買,票價卻高達兩三千元,也就是差了十倍。
當一張公車票和一餐的伙食費相去不遠時,我也只能選擇盡量多走路的生活形態。我家離火車站近二公里,客運站更在三公里半之外。等公車除了花錢,也很難掌控時間,所以要搭火車或客運去英國其他城市時,我通常還是走路。
有時為了一張早上七點出發到外地的便宜客運票,我得如同規畫清晨突襲路線那般費盡心思,事先盤算好起床、更衣、刷牙與踏出家門的時間、思忖要走哪條捷徑才能在幾點以前到達站牌,我甚至還會事先查詢當天的日出時間,確認自己能在日光的照耀下出門,而無須在黑暗中奔走,才會訂下那張雖然廉價、卻需要花上更多心力、勞力才能順利使用的車票。
每趟出門,都是「肉身尚未遠遊,靈魂就已先把旅途走了一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