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昨天公布七十二名師鐸獎得主,首度獎勵十二名大專教師,得獎的大專教師除了教學、研究,還都樂於花時間指導學生,教做人做事的道理,甚至有人晚上也在網上為學生解惑釋疑。
台大法律系教授兼學務長陳聰富,五次獲得台大教學優良獎,台大學生對他的平均評鑑值在四點五分以上(滿分五分);他上課不只傳授法律知識,更常對學生耳提面命。有學生整理出「陳聰富金言」:「要先做人,才做法律人」、「法律是用來幫助人,不是用來壓迫人」、「如果不是必要,就不要過度打工,讀大學的日子是黃金歲月,不要用黃金去換白銀」。
台師大物理系教授黃福坤的學生不只在大學校園裡,因為他建置「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致力推展青少年科學教育,任何人只要學物理有疑問,他都願花時間上網解惑。但他強調,不是給答案,而是指引學生如何思考,找到對的方向。
這位物理系教授小學的成績是班上倒數第二,幸好畢業時趕上九年國教不必考初中,才得以順利升學。
這段經歷讓他深信,只要幫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和方向,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潛能。黃福坤發現,不少物理系學生是因為爸媽要他學物理,或是分數剛好考到物理系,但讀了很沒興趣,他會去輔導學生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專長,協助他們轉系,有學生後來當上醫師、國文老師。
台中教育大學校長楊思偉,致力於師培革新,認為教育應該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優先考量學生的需求。
他主張教師要敞開心胸,開放同儕「觀課」、共同交流教學方法的理念,正逐漸獲得學界認同而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