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偏鄉學童對科普活動的興趣與熱情、拉近城鄉間的科學教育落差,李謀偉福聚教育基金會昨天在高雄市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科學教育與環保理念推廣活動」,邀請一百位偏鄉學童參加由大學生設計的科學闖關遊戲,在大哥哥、大姐姐淺顯易懂的解說下,科學實驗宛如一場生動遊戲,讓偏鄉學童玩得不亦樂乎(見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高雄報導】為激發偏鄉學童對科普活動的興趣與熱情、拉近城鄉間的科學教育落差,李謀偉福聚教育基金會昨天在高雄市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科學教育與環保理念推廣活動」,邀請一百位偏鄉學童參加由大學生設計的科學闖關遊戲,在大哥哥、大姐姐淺顯易懂的解說下,科學實驗宛如一場生動遊戲,讓偏鄉學童玩得不亦樂乎(見圖/記者羅智華)。
為了推廣科學研究與科普教育,李謀偉福聚教育基金會幾年前開始舉辦大專院校化工傑出教授與學生獎學金計畫,並贊助科普活動,邀請偏鄉學童參加。今年以Eco+ Prosperity環保共榮為主題,鼓勵大學生運用巧思結合環保概念,收集可回收素材,打造出具藝術美感的環保再生船,並於愛河畔舉行下水典禮,讓年輕學子了解如何在環境生態與經濟發展間取得平衡。
不僅如此,現場還舉辦由台大、成大、清大等學生設計的「科學環保闖關遊戲」,生活化地解釋靜電原理、水如何循環等知識。以台灣為例,雖然每年降雨量名列前茅,但一到旱季就缺水,如何聰明用水就成為學童應從小扎根的環保觀念。為此,大學生團隊特別設計「節水小撇步」關卡,教導孩子用拖地水沖馬桶、沐浴代替泡澡、使用省水水龍頭等方式節約用水。
基金會理事長李謀偉表示,期盼透過科學環保闖關遊戲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並讓孩子從中體會科學原理,把科學實驗化為生動有趣的科普遊戲,讓環保觀念扎根於下一代心中。
屏東縣萬巒鄉佳佐國小自然科學老師鄭曉珮表示,相較於其他科目,科學重視實作,但目前教科書卻偏重於理論文字敘述,教具也不足,她建議教育當局應從教材著手、進行教科書改革,增加DIY課程,避免科學教育「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