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一個月前停刊的《星報》後,以娛樂、體育等新聞為主的《民生報》今天畫下光榮的句點,讓許多喜愛它的讀者深感不捨。
《民生報》創刊於一九七八年,以建塑健康、純淨、開朗的社會為宗旨,致力提升公眾生活品質,是台灣第一份走軟性路線而大放異彩的報紙。
過去二十八年來,該報努力耕耘文化、影視、體育、消費、生活、醫藥、旅遊等專業領域,是這些領域的最佳見證、記錄者。
也舉辦過無數次的文化育樂展覽、演出等各項活動,豐富了國人精神生活,讓大家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
《民生報》曾是台灣青年學子的最愛,每逢重要比賽、展覽,觀眾幾乎人手一份。全盛時期,民生報發行量曾創下五十七萬份的紀錄,在廣大讀者支持下,客戶也趨之若鶩,假日廣告版面非常搶手。
許多在國際運動大賽或影展為國爭光者,都長期受到《民生報》的支持而感念在心。在雅典奧運奪金的跆拳道選手朱木炎、陳詩欣返國後,在第一時間趕到報社致謝。
但有線電視和網路興起,奪走閱聽人和廣告,使台灣報業陷入艱困。一年來,已陸續有《大成報》、《中時晚報》、《台灣日報》、《中央日報》停刊,在風雨飄搖中,《民生報》為了停損,也毅然吹熄燈號。
失去這個優質的媒體夥伴,《人間福報》今後更必須在純淨路線努力耕耘道心,誠盼讀者亦能攜手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