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文榮
文/陳文榮
今年母親節當天,是個大晴天。大兒子約我們到山上走走,地點由我決定。想到南蓬萊溪護魚績效良好,順便可看桐花,決定一家五口同行。
到達時,好幾部遊覽車比我們早到,停車場停滿小轎車。由於前幾天剛下過雨,路面有點濕滑。孫子興致勃勃的走在前面,我要他跟他父母走在一起,以免走丟了。
我跟老妻兩人,膝蓋退化,不能走太快,加上沿途拍攝溪流照片,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入口處看到一面禁菸及禁止捕魚、釣魚、游泳的標語:沿途果然沒任何遊客違規,這是好現象。清澈溪水流竄於亂石之間,激起浪花發出細微的吟唱。大自然音籟,和著遊客嘈雜的交談,平時冷清的步道,也熱鬧起來。
潔白的桐花掉在步道上,任憑遊客的踐踏,破碎凋零,令愛花者憐惜不已。
從解說牌中認識溪流游魚,最多的就是苦花,學名叫台灣鏟頷魚;俗名叫石斑的小魚,學名叫台灣石賓;俗名一枝花或山鰱仔的魚,學名叫台灣馬口魚,可惜小魚兒不停的游動,辨認不易。
在有心人士奔走努力之下,蓬萊溪護魚十年的成果豐碩,成群游魚悠然自得,本土魚種復育成功,恢復溪流的生機,可做為其他鄉鎮整治溪流,愛鄉護魚的典範。
兒子帶著妻兒,預定走到七星宮再折返,我夫妻倆走到往蓬萊村路口便打住休息。蓬萊溪步道兩旁樹蔭蔽空,即使於盛夏時節也涼爽舒適,很適合全家出遊,即使年長的朋友也頗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