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蔭的白千層行道樹,形成一條清涼廊道。
林口國中創校之初,開闢了一條步道,兩旁種植兩排共63棵白千層,長約150公尺,成人步伐一趟約280步。四十幾年後,在林口紅土地質孕育下,多數樹幹直徑達五十公分以上,綠葉成蔭蔚然成林。
原產於澳洲的白千層,另名「剝皮樹」,層層斑剝的老樹皮,彷彿述說歲月的滄桑,長成巨木後可以防風、遮蔭,是理想的行道樹,也是夏日最佳的散步廊道。
林口國中校地原來是日治時期的「茶葉傳習所」,該所於西元1929年創立。光復後由農林廳接管。民國57年林口國中創立時,撥3公頃土地做為校地,興建校舍。
當時擔任台北縣議員的地方人士陳添秀先生,也是該校家長會長,極力爭取經費建校,奠定良好基礎。
學校為了感念陳議員率同地方人士,鼎力協助學校的發展,特別在中庭花園,建造「添秀亭」涼亭一座作為紀念。
陳先生雖作古多年,然而他爭取經費在校內遍植樹木,如今已滿園翠綠,欣欣向榮。尤其校舍中庭有一座花園,特殊巧妙的以盆栽打造出一條「花道」。園區內遍植花木,締造美麗祥和的環境,學校受惠頗多。
夏天的清晨,我常會到操場慢跑、健走,流淌一身汗水,再到白千層步道散步,呼吸溫潤空氣中豐沛的芬多精,舒緩疲累的身軀。
假日我更常和家人散步於白千層步道,享受校園?靜氣氛,呼吸鮮潔的空氣,聊天閒話家常,在林口人專屬的祕密花園中,醞釀一整天愉悅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