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項瑞士和中國專家聯手進行的研究發現,中國有近兩千萬人可能受含砷毒汙染水源的危害。
瑞士聯邦水生科學技術研究所和中國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統計風險模型,利用現有的關於地質學、土壤特徵和地貌方面的數據,得出上述結果。這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專業期刊《科學》上。
砷毒(俗稱砒霜)自然存在於地殼中,但如果滲入地下水,長期攝入,即使只是低濃度也可對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皮膚色素沉著、手掌和足底角化過度、肝病、損害心血管和腎功能,以及各種癌症類型。
到目前為止,測算一個大國的砷汙染範圍一直有很多困難。
中國估計有超過一千萬口飲用水井,如果測量每口井的有毒物質含量,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所以,瑞士和中國科研人員開發的這種模式透過地質圖來測算。
利用這些信息,透過對有關國家岩層的研究,特別是它們的地質年齡,研究人員就可以發現最可能找到毒素的地區,然後透過由此制定的地圖,就可以首先到熱點地區進行實地檢測。
這些科研人員的發現顯示,中國有一千九百六十萬人生活在砷汙染高風險區域。例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額濟納地區、甘肅黑河、中國北部平原河南和山東等。專家估測,中國砷濃度超過每升十微克的地區總面積為五十八萬平方公里。
一千五百萬中國人的飲用水中砷含量超過每升十微克,超過五十微克的有約六百萬人。而中國近期才將標準指導值從每升五十微克改為十微克。其他一些研究發現,在內蒙古的許多地方,砷濃度超過每升一百微克,最高甚至達到一千五百微克。
目前發現砷汙染的地下水問題的還有歐洲中部、南美、美國及亞洲的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