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案昨天進入庭審第三天。這場審判目前為止似乎有些脫離了原先設計的腳本,但一般預期裁決早已內定,薄熙來的反抗不影響結局。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以「既打老虎、又拍蒼蠅」來表達中共當局的反腐態度。二十二日開始的薄熙來案庭審,就是中共想要對外展示的一次打老虎。
不過,薄熙來這隻老虎與眾不同,雖然中共當局給他的罪名是「受賄、貪汙、濫用職權」,但眾所皆知薄熙來的倒台源於中共黨內政治爭鬥。
大陸旅美政治觀察人士何清漣在國際媒體發表評論說,中共當局以腐敗罪名來解決政敵的手法,始於前總書記江澤民。
何清漣說,江澤民當年以此將前中共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送進秦城監獄,不僅削除了北京的政治山頭,還贏得「重拳反腐」美名;另一名前總書記胡錦濤也藉此清除了政敵、前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
如今習近平沿用這套辦法對付薄熙來,只是在何清漣看來,用腐敗罪名來解決政敵的方法已進入邊際效益遞減狀態,從陳良宇案開始,外界已意識到反腐是名、打擊政治上的敵人是實。
對中共當權者來說,薄熙來的野心可能讓中共陷入政治動盪,因此即使具有「太子黨」身分,仍必須除之而後快。
雖然薄熙來的反撲力道似乎超過了中共當局的預期,但一般預料最後的裁決早已內定,薄熙來再抗拒,都無法改變既定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