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告別式,昨日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行,在最愛的「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歌聲中,結束儀式,火化遺體,骨灰將迎回嘉義縣朴子市的公立靈骨塔位,長眠故里。行政院追贈頒發功績獎章,備極哀榮,近二千人到場悼念這位俠骨風範的國民醫師。
林杰樑生前曾提過線香紙錢可能潛藏毒性物質,這場告別式不捧香、不燒紙錢。遺孀譚敦慈自費印製二千本林杰樑的著作當做回禮,她覺得送毛巾的意義不大,只有遺作才能闡明林杰樑的理念。
毒物科名醫林杰樑遽逝,一般人恐怕不知,他沒有房子,除了安家費、教育費,可說兩袖清風,他使民眾關心食品安全,就是最好遺產。就連其著作,林杰樑也沒拿稿費或版稅,他感謝出版社幫他出書,讓他有機會告訴民眾生活中潛藏的毒物,以及食品安全的危機。林杰樑研究毒物,投注很多的心力和財力,不受業者威脅利誘,也拒絕台塑長庚頒給他的新台幣二千萬元優秀論文獎金。
譚敦慈說,林杰樑留下的志業,就由她來接棒。決定成立食品安全實驗室以及協會,不接受財團資助,維持客觀超然監督食品安全。林杰樑遺孀譚敦慈指出,林杰樑走得太匆匆,身後許多事情沒有做完,收來的一些檢體尚未做實驗,還有一些手稿來不及整理,這些就由弟子和她來替他完成,請社會大眾給她時間,一步一步來。她表示,現階段財力有限,不足以成立基金會,只能先成立社團法人、協會,將專注於食品安全議題,也提供一個平台,讓林杰樑的弟子能透過協會對外發聲,提出食品安全相關見解。
林杰樑臉書粉絲團也繼續存在。譚敦慈說,林杰樑生前發表過很多文章,他不僅口頭回答記者問題,也會把問題與回答整理清楚,寫成衛教文稿,還有很多手稿沒有發表,她將整理出來,不定期在臉書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