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抑制日漸高漲的房價,以息民怨,政府兩年前徵收奢侈稅,據內政部統計台北市近三年來的住宅買賣筆數下降,台北市政府七月官方版的住宅價格指數持續上揚,顯見奢侈稅打趴的不是房價,而是整個房地產的交易量,除了量縮價漲外,幾乎沒有達到什麼效果。
全國持有三屋以上者約六十六萬兩千多人,這些人將來若繼續買房,不是為了自住需求,應是炒作房屋。包括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等,都是以和市價相差甚遠的公告地價或公告現值為稅基,算一算平均只有國外的十分之一。
譬如帝寶豪宅一戶動輒數億元,一年房屋稅和地價稅僅約十六萬元,比管理費還便宜。因應之道,奢侈稅應朝向「實價課稅」或未來應對「一戶多屋者」擴大課徵賣方奢侈稅,避免房屋成為炒作標的。
行政院主計總處住宅普查數據,全台的空屋率百分之十九點四,換成戶數一百五十六萬戶,應該祭出「空屋稅」,促使餘屋釋出,有效達到減少囤房,不用一直蓋新房。
財政部未來將著手修改奢侈稅內容,呼籲政府勇於面對這些始終不肯面對的真相,大刀闊斧改革不動產稅制長久的缺失,才能遏止炒房投機的歪風。
安辰(宜蘭市/資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