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隨喜-- 生有生機的氣

薛仁明  |2013.08.20
1568觀看次
字級

現今兩岸的中國人,慢慢變得不太會生那種有生機的氣了。

這二十幾年來,隨著美式民主之深化,隨著權利意識之高漲,台灣的公知也好,政客也罷,不斷地鼓勵大家對不平之事動輒憤怒、動輒生氣。尤其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台灣更流行一個前後歷二十年而不衰的字眼,曰,「嗆聲」。

台灣的民間,因根基深穩,素來知道要待人以禮;於是,民間稍稍年長之人,多半仍保有「溫良恭儉讓」的古風,並不太受這風潮的影響。只可憐那年輕學子,自幼習染這樣的權利意識,只要稍有不平,便懂得四處投訴,便急著伸張「自我」;尤甚者,他們可能會在家「嗆」父母,在學校則「嗆」老師。尤其出身名校的學生,他們一向自視甚高,也比別人更懂得維護自身權益。

於是,上回有洪蘭在報上批評台大學生上課無視於台上教授而明目張膽地啃食雞腿時,但見台大學生或吐槽,或譏諷,相競「嗆聲」,群起而攻之;又於是,有立委帶了一位台大研究生進了立法院,這研究生以近乎教訓的口吻,當著所有媒體面前,公然「嗆」了教育部長蔣偉寧;再於是,近日有位洪姓成大畢業生,服兵役時,輕忽軍隊現實與紀律,動輒對部隊裡的志願役士官「嗆聲」,積怨既久,在臨退伍前,竟因新仇舊恨而遭整致死。

如此「嗆聲」,最終結果,只是一樁樁相互毀滅的悲劇罷了。

相較於台灣學子的動輒「嗆聲」,大陸的情況,明顯不同,但是,那同樣充斥著負能量的忿忿之氣,卻也不遑多讓。

大陸的不平之氣,由來甚早。早在清末民初,讀書人為了救亡圖存,多少就有點操切;一操切,自然就很難沉得住氣。到了五四運動,「反傳統」大纛一舉,不管是尋常禮教,抑或「溫良恭儉讓」,頓時之間,似乎都成了負面的詞兒。後來,一波波日漸激烈的政治運動,更使中國文明一向強調的溫潤如玉,竟像被重重的榔頭猛地一擊,霎時間,粉碎滿地。

好不容易,等反傳統的氣氛不再熾烈,中國文明也才剛剛甦醒,大陸又以世界史上罕見的速度急遽工商業化;當傳統的底氣猶未恢復,產業又發展地過快過猛,工商業社會的緊張競爭與必然會有的權利意識,在網絡發達之後,便將那忿忿之氣如野火燎原般延燒到整個神州大地。

於是,有了微博。

自微博興起後,一瞬間,中國彷彿遍地公知。在微博世界裡,但見無數人義憤填膺、痛心疾首;他們關心著天下之事,也管遍了天下所有事。只要看到不平,既未深思,也沒細想,常常不明就裡,像反射動作,立馬就投袂起身、激動難已。透過一條條的轉發,他們不停地咒罵,不停地抱怨,其詞鋒之銳利,其言語之滔滔,固然使許多人一時稱快,但如此大逞口舌,卻只讓浮躁之風瀰漫了整個社會,也讓急切之氣充斥在各個角落。於是,有太多的人憤慨,有太多的人生氣;可生這氣,除了虛耗一己能量,只將自己搞得一天天不痛快。

事實上,生不生氣,從來就不是重點;有無生機,才是真正的關鍵。大家不妨讀讀論語,學學孔子,先做個溫潤如玉之人,然後,像他罵冉求一般,該生氣時,不妨就好好生個有生機的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