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母系的精采圖騰

涂繐安 |2006.11.29
438觀看次
字級

我去新加坡旅遊時,認識了一位超商的員工;從外表看來她是典型華人,我問她先祖是哪裡的華人,她說她在新加坡已經不算是華人,而是「土生華人」第四代;我很好奇這「土生華人」的意思;她說她的曾祖父是來自中心大陸廣東,但曾祖母卻是馬來人;而她的祖母的母親是印尼人,所以她的父親雖然說是華人,實際上母系那一邊的血源,並沒有華人的血統;所以他們這一代新加坡人,就是所謂的「土生華人」。

台灣是父系社會,每個人尋根源也多著重在父系這一邊;但事實上是母系的圖騰才精采,因為她們通常緣嫁夫家時,往往受限於華漢傳統禮俗的壓抑,排除而喪失了自己原生的根源,成為父系的一部分。台灣人民常說,我們要講「母語」;但所謂的「母語」其實是父系語言,誠如我認識的那位「土生華人」,她並不太會講母系的語言,主要溝通的語言是英語、華語、廣東話,對於馬來語和印尼話只懂得簡單的會話。

我是阿嬤扶養長大的女兒;也因為這樣的成長背景,我才知道阿嬤的根源其實來自大陸安徽村落,日據時代來台灣遊玩;後來因戰亂留下來,十六歲長輩作主嫁給祖父,祖父是河洛漢人;但是我從小沒聽過祖母講自己原生語言,多是閩南語和客家語,我童年時期客家話也講得很流利;後來回到父母家;因為其他兄弟姐妹只會講閩南語,周圍的鄰居也以華語和閩南語為主;後來我也不會講客家語;其實呢!我父親這邊的母系先輩也有「荷蘭」、「原住民」的血統。

尋根,我們台灣人追尋的多是父系根源;那種根源也多有脈絡可尋;但屬於母系的根源,往往無脈絡可尋;我常想如尋母系的根源,肯定是很精采的一面圖騰;因為母系往往來自四面八方,像王昭君被送到邊疆合婚一樣,為了適應新生活而必須放棄自己的根源,成為父系的根源,如同外籍台灣媳婦,她們生育的孩子其實講母語的機會等同於零;台灣所謂「本土文化」,走向是以父系為主,不管母系是來自哪種族群,文化的基礎多來自對岸,是相同的本質,做出表面不同的花樣;畢竟是根深柢固的文化,要完全摒除去「中國化」,其實是很難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