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顯示,臉書用太多,雖會增加網路社交能力,但可能會愈來愈不快樂。我認同這項調查結果,臉書的「虛擬」慰藉已變成了時時刻刻都「需您」關心,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沉溺在臉書世界中,對於身心絕對沒有好處。
我曾經在教室就七年級新生做口頭調查,有學生臉書朋友高達一千二百人左右,最少也有近百人。問學生為何如此熱中,答案是有很多的「書友」足很自豪與炫耀。
每當在放學前拿回導師保管的手機,學生第一時間最關心「書友」的動態與傳遞訊息。當溢於言表的落寞神態出現時,周遭人際關係變得更差。
調查中,發現同班同學成為臉書的朋友比例偏高,明明面對面就互動,竟然需臉書幫忙。
臉書上百無禁忌的宣洩,難保同學間恩恩怨怨,同儕間的糾紛也層出不窮。這些問題,導師與父母都知道,大多順其自然,甚至與他們「做夥」。
臉書有其超連結效應,老師之間的交誼、私密被學生攔截後廣為流傳,傷害的當然是老師,回頭來去怪學生,這又何苦呢?
雖然不能硬性規定學生「節制」,老師與家長應多鼓勵孩子與同學實際交往。當然,不加入他們的臉書行列是基本原則。
凌昕扶(台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