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賀誼專案」出訪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友邦,十一日晚過境紐約,由於美國對我關係重大,動見觀瞻,因此對馬總統的一言一行,都有指標性作用,也引來不同解讀。
馬總統過境美國不失「乖寶寶」本色,低調再低調,不公開、不主動。
而美方和馬總統電話問候的政府官員,最高的層級不再是較具政治代表性的副國務卿,而是一月上任的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布林肯,有媒體解讀為「低調的結果」,但隔天上午馬總統與紐約市長彭博早餐會,彭博說,看我臉上的笑容就知道我很享受。可見「有得有失」。
馬總統所到之處有華僑持國旗歡迎,也有綠營支持者抗議,這種場景已是「常態」,只是國內移到國外,見怪不怪,沒有太大的意義。
倒是導演李安出席僑宴時表示,他第一眼感覺上馬總統滿累的,這個總統不太好做。李安觀察入微,馬總統最近為了許多爭議性話題,弄得焦頭爛額,在公眾場合打瞌睡,而眼袋下垂,證明馬總統睡不安穩,疲態盡露。
馬總統遇到國人關心、爭議的問題,該如何冷靜有效回應人民的期待,才是當前重要的課題,而不是為了外界擾擾嚷嚷,就搖擺不定,見風轉陀,淪為父子騎騾的窘境,讓人民無所適從。
外交本來就是一步一腳印,不必自我感覺良好,也不必妄自菲薄。凡走過必留痕跡,歷史會給馬總統定位,也會給馬總統公正評價,總統加油!
煮字(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