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君開心展示大慈育幼院弟弟妹妹的畫作。
圖/陳菽蓁
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苦難為筆,愛是墨汁,寫就了燦爛的生命篇章。
當時她七歲,獨自看著媽媽在病床前嚥了氣,看著醫生在她面前取走媽媽的眼角膜,驚駭的那一幕,她清楚的、深深的看了進去。
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噩夢不斷出現──出現在那個本該溫馨幸福的童年夢中。
為什麼堅持留在現場?
「只想在最後一刻陪著媽媽。」
那一天,被胃癌折磨了一年多的媽媽終於辭世,爸爸和哥哥無法承受而走出了病房,她用盡一個七歲女孩所能支撐的力量,把自己留下來。和媽媽此生、此刻的相聚,是她最後能做、也是唯一想做的事。
只是沒人告訴她,媽媽生前捐贈眼角膜的遺願。
「我只是感到憤怒!非常憤怒!」
那突如其來的緊急時刻,沒有人能照顧到一個小女孩受創的身心。然而眼前這個衝擊的畫面,反而是她日後強大力量的來源。
「至少還有爸爸和哥哥相依為命!」
消沉了半年後,爸爸帶著她和哥哥離開了沒有媽媽的家,他們到處流浪,睡過公園、廟宇。居無定所的日子持續了一兩年,她和哥哥才被社會機構安排住寄養家庭、重新復學。
「小五時,爸爸去大陸工作了!」「起先還常連絡關心我們」,一年後,逐漸音訊稀少,最後一次接到爸爸電話是國小六年級,從此爸爸在他們的世界消失,本來支持的力量頓失了依怙。還好,接引大佛把他們接進了佛光山。
黑暗的盡頭
出現了曙光
她和哥哥考上普門中學後,成為大慈育幼院的孩子,從此有了溫暖的家和家人,她感恩師公給予這個安定的避風港。
這是溫馨的家、給他們更高的尊嚴,這裡的每一個院童都是王子與公主。從此她的身心獲得前所未有的庇護與看重,過往的苦難被濃濃的愛給稀釋、淡化,轉換成喜悅與光明。
生命如果必須經過苦難的淬鍊,那麼愛就是最關鍵的丹藥。媽媽病中的種種折磨,以及失親後的失落與痛苦,因為有了師父、老師的滋潤,讓她變得更堅強更善良。她始終不放棄她的理想──但願其他人都能免去這樣的苦痛。
因此,她選擇以護理為終生職志。大學護理系畢業後考取護士與護理師執照,在醫院工作。病床前的小女孩已經長大,憤怒無依的身影蛻變成「微笑天使」。
「我希望照顧病人的病,也照顧病人家屬的心,學習師公大愛的精神!」感謝依來師父不時的關心、引導與支持,三年半後,她如願存了一筆錢,在育幼院院長及「家人」的祝福中,飛向更高更遠的方向。所有的努力與堅持,只是為了不忍與感恩。
不忍他人苦
感恩來時路
如今的她,溫婉而自信,謙遜卻堅毅,問她想念十五年來沒有消息的爸爸嗎?她眼眶泛淚:「當然想。」「但是─」她微笑的說:「佛光山是我永遠的家,育幼院就是我的避風港,師父、老師如同我的父母。」
「我還有偉大的師公!」
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我是那廣闊草原上的一分子,愛!在小小的地方!」笑時眼神充滿了真誠,青春美麗的臉龐雲淡風輕,一如大慈育幼院庭外那清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