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孫子兵法】 面臨絕境的從容

姚儀敏 |2013.08.07
1742觀看次
字級

萬事都有可解之道,前提是不能急,不能亂。

有位哲學家說過,當黑暗來臨時,智者用心靈來引路前行;在黑暗中領路,需要波瀾不驚的氣度,這種智慧,特別表現在一個人面臨絕境所顯露的從容上。

在戰鬥中,很少人能夠神閒氣定的,只不過慌張解決不了問題,事情還是要一步步的進行。缺乏沉著的能耐 ,信念便無法堅定,眼光也無法放遠,因此蘇洵〈心術〉說:「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孫子兵法‧軍爭第七》曾說,在戰場上,速度決定命運,能力決定生死,部隊在進攻時,猛如疾風,烈如野火,可使敵人驚愕無措;但是最難能可貴的是,要像密林和大山一般深不可測而老成低調,亦即所謂「徐如林」、「不動如山」,以培養心雄膽大、萬夫莫敵的氣勢。

不慌不亂說起來容易,一個人若是心浮氣躁、載浮載沉,又怎能在風浪中冷靜沉著呢?

所以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提出見解:一路順遂,志得意滿的人,一遇困境,難成大事;反之,在歷史上寫下傳奇的人,通常經歷無數的挫折與磨難,不看一時成敗,也不速求輸贏:「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這些敗中翻盤、重跌再起的傳奇,靠的就是在危險中清醒、在泥濘路上堅持的勇氣,所以才能從谷底翻身。

《孫子兵法》雖不講哲學,但是這本書對人性有深刻的了解,孫子相信人生總會不停的經歷痛苦混亂,但是所有辛苦終有回報;只要方向正確,任何付出都不會白白浪費掉。

因為孫子說,摸清整體大方向,是「先為不可勝」(先做到不會被敵人戰勝),有立於不敗的基礎;繼而沉穩大氣,才有機會把事情做成,得到「不失敵之敗」(不失去使敵人失敗的機會)的豐盈收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