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聞局長邵玉銘日前當選公視董長,他表示公視要走清純路線,讓社會有祥和之氣。
然而,如果我們從公共性的角度出發,公視必須兼顧政治立場、族群認同、職業類別等面向的多元意見,以促進公共討論。
進一步而言,公視還要讓邊緣意見有機會發聲,並且有勇氣觸碰各種爭議性的議題。
倘若如此,公視似乎就不可能是「清純」的,反倒應該像是個色彩繽紛的大染缸吧。
公視還必須思考如何獲得足夠預算的問題。舉凡邵玉銘提及的公視必須增加國際與英語新聞;必須增加藝文表演與製播歷史紀錄片等來對抗韓劇、陸劇的壟斷,乃至社會關注的能否提升公視派遣工權益以及壯大公廣集團,都牽涉如何把現有的每年九億元公視預算做大。
因此,公視在景氣低迷的現狀該如何爭取政治系統的支持,以獲得足夠的預算?該如何與各種社會團體建立對話關係,以獲取廣大群眾對公視的關注?都是關心公視議題者必須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