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樂活】茹素者術後膳食建議

金晉德 |2013.07.30
1615觀看次
字級

王奶奶長年吃素,因肺部腫瘤接受手術切除治療,術後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但傷口修復情形並不佳,且持續有腹瀉情形,偶爾腹脹、食慾不振,家人推測可能是王奶奶吃素,營養不良,使得復原進度緩慢。

許多人認為吃素,因受限飲食選擇,常會營養不良,特別是像王奶奶這樣經過手術治療的患者,更需營養食物補充,加速傷口修復癒合。其實,只要掌握三原則,選擇合宜的食材,即使吃素也能獲得足夠營養,幫助術後療養。

一、促進組織生理修補

(一)蛋白質:豆腐、豆皮、豆漿、味噌,豆芽、皇帝豆等可供必需胺基酸,蛋奶素者也可利用乳製品或蛋製品,增加蛋白質補充。且需提供患者足夠熱量,以提升蛋白質利用率。

(二)維生素C:來自新鮮蔬果,如:柳橙、芭樂、番茄。

(三)維生素B群:來自營養酵母或全穀類,如:糙米、小麥胚芽。

(四)鋅:普遍存在未精緻的穀類,或由南瓜子、葵瓜子等堅果類食物獲得。

(五)鐵:參與氧氣攜帶和輸送血紅素與肌紅素,如:黑芝麻、黑糖、紅莧菜、甜菜根、紅鳳菜等。

(六)銅:銅協助合成血紅素,可由堅果、種子、豆類、胚芽等食物獲得。

二、容易消化吸收:因手術麻醉,初期可能影響腸胃蠕動,尤其是腸胃道手術患者,術後可能會禁食數日,恢復飲食時,應先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由流質食物(水、湯)→軟質食物(稀飯、菜泥)→正常食物,循序漸進,盡可能少量多餐。

三、提升免疫預防感染:王奶奶術後發生腹瀉,可能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所致,使用抗生素易發生腸內菌相不平衡有腹瀉問題,可補充乳酸菌製劑,調整體內益菌相平衡。亦可補充菇蕈多醣體,調整體內免疫平衡,降低住院期間之感染風險。

平日若有使用抗凝血藥劑或營養補充劑(如:大蒜精、納豆),記得諮詢專業人員意見,仍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攝取多種類食物,使身體獲得多元化複合營養素,方能讓身體迅速復原,恢復元氣。

(作者為台灣樂活健康養生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