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許多地方,縣市交界不明顯,如苗栗縣的苑裡、通霄等鄉鎮與台中海線地區屬同一個生活圈,但卻分屬不同行政區和招生區。因應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要求相鄰縣市規畫共同就學區,預計本周核定。
多個招生區把鄰近鄉鎮納入共同就學區,讓國中畢業生可以跨區到鄰近的招生區參加免試入學。
共同就學區就是讓鄰近縣市的國中生,可以跨縣市選擇比較近的高中職就讀,不限在國中所在地的招生區升學。例如基北區的三峽、鶯歌鄰近桃園,原就有半數學生會到桃園念書,教育部便將新北市的林口、樹林、鶯歌、新莊、泰山,與桃園的蘆竹、龜山與八德畫定為共同就學區。
共同就學區的學生怎麼參加免試入學,教育部規畫,有些共同就學區只是提撥名額給鄰近縣市,例如中投區撥出一部分名額給苗栗,讓苗栗有意到台中就讀的學生,仍可使用竹苗招生區的超額比序條件,申請免試就學台中區的學校。
但教育部也希望,未來跨區就讀的學生,能依照各入學招生區的遊戲規則,例如新北市的學生跨區到桃園就讀,未來就要用桃園的超額比序條件,避免同一招生區免試入學有兩套標準。
有些鄉鎮雖屬某個行政區,但從地理位置來看,卻更接近另一個行政區,因此共同就學區也納入地域因素,讓鄰近縣市的國中生,可跨縣市選較近的高中職就讀,不僅限國中所在地的招生區升學。
根據國教署規畫,學生可於國中所在地招生區或鄰近縣市高中職擇一就讀;至於適用何種免試入學條件,則需進一步討論,例如中投區若撥名額給苗栗,苗栗學生可用竹苗區超額比序條件申請台中區學校,若中投區未撥名額,苗栗學生則需用中投區超額比序條件來申請學校。
國教署長吳清山強調,將每年檢討共同就學區,讓學生盡量就近入學,但也要避免跨區到很遠的地方就讀。
吳清山指出,十二年國教招生區主要以行政區為畫分基礎,但部分縣市幅員廣大,學生到鄰近的外縣市鄉鎮就讀,反而離家較近。十二年國教明年是第一年實施,盡量取得各縣市的最大公約數,因此明年共同就學區相對較大,未來會逐年檢討,讓學生盡量留在當地招生區。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張文昌表示,支持共同就學區的概念,因為有些行政區的地理位置與交通便利性不足,跨區到鄰近的外縣市就讀反而比較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