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政府將在後龍高鐵特定區興建土樓造型的遊客服務中心,遭立委吳宜臻及客家文史工作者批評,呼籲「台灣客家拒絕山寨土樓」;苗栗縣政府則反擊,文化交融,不分地域。
其實,客家是「聚族而居,合族共祀」的族群,文化也表現在客家傳統建築,但建築型式也會依居住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有所不同。
客家傳統民居在閩西永定是土樓、長汀是牛角屋,在粵北是圍龍屋,在廣東深圳是圍堡,到台灣就變成三合院、四合院。
永定土樓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錄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主要是土樓完全用當地的紅土夯築,而非用混凝土,不少建於明、清兩代,至今屹立不搖。若是用鋼筋混凝土建土樓,充其量只能說是土樓的模型,就不是「土樓」了,更別提蘊含客家文化。
再說,永定土樓不論建的是圓樓、方樓,都是利用當地的紅土,依山勢或沿溪而建,形成土樓群,除便於群居,亦有防禦功能。若將永定的土樓造型移到海島台灣,未考慮苗栗客家風土文化,一昧抄襲仿傚,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故遭批評是山寨版土樓。
台灣仿土樓、圓樓造型的客家建築已有三峽台北客家文化園區、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實在沒有必要一窩蜂「抄襲」永定的土樓。不管台灣仿傚的土樓多美多真,都比不上福建永定或南靖的土樓來得「原汁原味」。
苗栗縣長劉政鴻已在銅鑼建了客家大院,那就非常貼近台灣客家民居特色,風評也不錯。既然客家民居隨地理、風土有所不同,苗栗縣政府何不用心構思屬於苗栗客家風情的建築,更能凸顯本土客家文化之美。
何來美(苗栗縣
/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