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國樂與爵士的絲竹空爵士樂團,受邀赴愛丁堡爵士藍調音樂節演出。圖/絲竹空爵士樂團提供
【本報台北訊】屢獲金曲獎、以結合國樂與爵士樂著稱的絲竹空爵士樂團,受邀赴愛丁堡爵士藍調音樂節,本周將在著名表演場地The Jazz Bar及戶外廣場等,秀出富傳統元素的台灣現代爵士樂。他們也是本屆爵士節唯一亞洲團。
絲竹空藝術總監彭郁雯從小學鋼琴,就讀台大社會學系時,在電影《一曲相思情未了》邂逅戴夫‧格魯辛配樂的爵士樂,驚豔「這音樂真好聽」,學起爵士電子琴。大學畢業後,她申請到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主修爵士理論作曲與爵士鋼琴。
學成回台,彭郁雯組成變形蟲爵士樂團,剛開始也走西洋風,卻因陳怡蒨等柳琴家向她學爵士鋼琴,意外改變爵士方向。「許多國樂家苦心找未來,亟於和不同樂種結合,像陳怡蒨就請我編〈鳳陽花鼓〉爵士樂版。」一邊向學生認識國樂器、一邊編曲,彭郁雯震驚「原來國樂器也可做出這麼多細膩變化」,絲竹空就此成立。
一般對國樂器音色有刻板印象,彭郁雯和國樂家學生極力發展國樂的爵士可能,像二胡若巧妙使用裝飾音、滑音,即可利用音準差異產生各種聲音表情;笛子雖不可能像薩克斯風般抑揚頓挫,多用點舌頭做出重音,也可做出爵士味。
這回赴愛丁堡,絲竹空演奏爵士包括從〈思想起〉、〈茉莉花〉等台灣民謠改編,還有改編自歌仔戲都馬調的〈醉酒都馬〉等。身為苗栗客家人的彭郁雯,有感華人語言旋律性強,客家話多達十三聲,還將以爵士樂模擬著名客家繞口令「老羅賣鵝」的起伏聲腔,藉音樂傳遞台灣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