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買了一個汽球給三歲的孩子,孩子高興地蹦蹦跳跳,不小心手兒一鬆,汽球冉冉升空而去。驟然失去汽球的小孩,五官被悲傷擠得走了位,眼看淚水即將潰決。
媽媽立刻蹲下來摟著孩子,以愉快聲調大聲說道:「瞧,寶貝,汽球的媽媽呼喚它回家吃飯了,趕快和它說再見吧!」小孩子剎時忘了悲傷,舉起胖胖的小手,向著汽球喊道:「再見!再見!」眸子裡盡是笑意。
一件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可能產生潛在的惡性影響。試想,如果這位媽媽說:「孩子別哭,我再買一個給你。」孩子可能誤以為自己犯錯了,大人會承擔補償,而養成依賴的心理。
如果罵說:「你真笨!連個汽球也抓不住!」孩子可能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形成自卑的心態。如果她嘆道:「賣汽球的人已經走了,媽媽沒辦法再買給你了!」孩子日後碰到困難,或許也一樣會產生束手無策的沮喪感。
但是,這位媽媽用智慧引開孩子的注意力,不僅巧妙化解孩子悲傷的情緒,也大大地開創了他的想像力,並傳達一種「天倫至樂」的美好訊息,潛移默化地灌輸孩子健全的人生觀。
幼兒是人生最接近真善美的時期,也是學習最重要的階段,此時學習速度快、吸收能力強,給他什麼就接收什麼,對日後的思想觀念或行為都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人父母若能謹言慎行,以身作則,並懂得適時引導,孩子一生將受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