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說,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將帥,要用智慧高超的人當間諜,就能取得勝利。
因為間諜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敵人,他們無所不在又無處可見,讓人防不勝防;但要在諜海中穿梭並遊刃有餘,除非具有細密的心思和沉著冷靜的特質,由於整個部隊都靠他所提供的情報來行動,所以專業與靈活是必要的條件。
〈用間第十二〉舉了兩個因「諜戰」而改變朝代的例子。
第一個是殷商崛起過程中,重用了在夏朝為臣的伊尹,讓他在夏朝貼近觀察一段時間,才回到湯的首都亳城。後來他所提供的情報足以讓商湯滅夏;另一個造成周朝興起的例子是,周武王重用了刻意潛伏在朝歌的姜子牙,他在摸清紂王底細後,輔佐文王和武王滅商。
伊尹和姜子牙都因受到感召,才願意掩飾身分、竊取情報。中間的過程跌宕起伏,相當精采,只可惜《孫子兵法》只說他們立下汗馬功勞,省略了大家最好奇的諜報情節,我們都很想知道古代的007是如何施展身手。
反過來說,一般人怎知身邊有沒有間諜呢?那些形跡可疑的人,是在為自己效勞,還是對手派來的臥底?如何避免走漏重要消息,防堵洩密呢?
《孫子兵法‧九地篇》曾說:「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又說:「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長官在分配任務時,要把士兵趕過來趕過去,像驅趕羊群一樣,搞得他們暈頭轉向的,不知道該往哪裡跑;交付任務時也不說明意圖,將領高深莫測,就是讓士卒對行動毫無所悉,避免走漏消息。
這一點類似現代的「保密防諜」觀念,總之,提高警覺無他,事先做好背景調查,碰到事情有點蹊蹺,要確實進行嚴謹深入的取證,不要怕費時麻煩,天下實在少有巧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