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圖/吳娟瑜
離開學校,我從長髮披肩的國中老師,進入了報社和電視台上班,髮型也入境隨俗,成了俐落簡潔的短髮。
由於我辭掉十年的國中教職後,半年多沒工作、沒收入,每周才七百元的專欄稿費,根本養不活自己和孩子,我勸自己──向現實低頭,一切還來得及!
於是在老公的推薦下,我進入了《大華晚報》擔任特約記者,稿費收入雖然不多,但至少家庭開銷有來源,孩子的學費有著落。
漸漸地,我從特約記者進入家庭版擔任編輯,得到幾位長官厚愛,我又從家庭版編輯做到主編,後來甚至擔任副刊版主編、青少年版主編。
主編三個副刊版時,我的生涯因為薇薇夫人的提拔又更上一層樓,進入了華視《今天》節目擔任《今天別刊》的編輯。
薇薇夫人為我打開了生命的另一扇窗。做事小心翼翼的我,進到攝影棚、進到專家來賓的分享、進到新興媒體的領域,整個眼界被打開了。
尤其是跟在薇薇夫人身邊工作,學習到她從容不迫的工作態度,也學習她待人處事的豁達寬容。潛移默化中,她成了我這個階段的生涯貴人。
雙職工作的甘苦
我的雙職生涯其實是很緊湊的,早上先進電視台,近中午趕計程車到報社,下午約兩點又回到電視台。
來來去去的奔波,讓我在職場和家庭兩頭忙得團團轉。既珍惜得來不易的就業機會,又擔心疏忽孩子的成長需求,還要不斷地自我調適,因為當一個誘人的職場機會出現時,我要以個人的角度做決定?還是以家庭的角度做決定?這種事讓我很掙扎。
記得有一回,報名加拿大溫哥華的國際會議,機票都訂了,行程也安排妥當,偏偏這時候,讀國二的Happy感冒發燒了。
出國前一天,Happy到醫院打點滴,出發當天早上雖可以上學,但我心中還是忐忑不安,他出門上學時還特意叮囑我:「媽,妳不要因為我而不出國哦!」
儘管我默不作聲地對他點點頭,其實心裡正處於矛盾中,如果就此搭飛機出遠門,萬一他又發燒,那該怎麼辦?如果取消行程,又如何向同團的作家朋友交待?而且失去國際交流的機會,會不會造成人生的遺憾?
當時鐘上的長針和短針往前挪移,「去?還是不去?」的交戰之聲在心裡來來回回地敲打著,最後我頹然地坐進藤椅內,望著時鐘,然後告訴自己:「反正我是來不及報到了。」
「媽,妳怎麼沒出國?」Happy下課回到家,很驚訝我怎麼沒出發,他內疚自己影響我的行程,我則是懊惱自己──身為媽媽和職業婦女夾雜了許多兩難。
企業併購的抉擇
離開教職是我的決定,離開報社和電視台卻是因為企業轉型,報業和電視節目大幅度地汰舊換新,我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變化。
我很慶幸自己歷經台灣經濟起飛的奇蹟時代,自己的生涯中有了許多機會。後來,企業機構紛紛成立,教育訓練成為一項新興行業,而我就在那樣因緣際會的時刻問自己:「我的人生下一步在哪裡?」
結果腦海中跳出來的是「找一間具國際、訓練、顧問、管理的公司」,對正在演說界摸索的我,認為這應該是自我訓練的好機會。
果然,在離開媒體後,我進入一家國際訓練機構擔任講師,人生又開始了另一番風景。
每次做選擇都不免有些忐忑,深怕做錯決定,如今回想起來,幸好我碰上了媒體的大變革,讓我的人生在大風大浪中又重見藍天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