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首(左)和鼠首(右)漂流了一百五十三年後,平安回到北京。
十二獸首銅像大約是在一七四七年至一七五九年間鍛鑄。圖/取自網路
【新華社電】中國大陸北京地圖上,從圓明園到國家博物館的直線距離是十八公里左右。然而,這短短的一段路程,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裡的兔首和鼠首,卻花費了一個半世紀跨越。過去一百五十三年裡,兔首、鼠首先後輾轉於五個歐洲人手中,有畫家、貴族、古董商、服裝設計師和巨賈,終於在二十五日安全抵達國家文物局。
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約在一七四七年至一七五九年間鍛鑄;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和法國教父蔣友仁,為乾隆皇帝設計海晏堂前的噴泉,最初構想是西方人體雕塑噴泉,乾隆以為不雅,遂以中國十二生肖代之,左右各六個獸首人身像,八字排開。
一八六○年,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除了少數守衛外,猶如死寂的空城。英法聯軍剛進入圓明園時,都震驚於奇珍異寶和氣派的宮殿。三天後,法國一位上尉記錄:「十月九日,我們終於撤離了劫掠現場,身後留下一片廢墟和大火。」自此,關於獸首的記錄戛然而止。
西班牙著名畫家和攝影師荷西‧馬利亞‧賽特(Jose Maria Sert)是公開資料裡查到的兔首、鼠首最早藏家。賽特一九四五年去世,目前尚無資料說明他的兩個獸首何時被賣掉,及出售的價格,只知道它們曾被德-博姆羅侯爵收藏,或是承襲了他爵位的兒子阿爾芒。此後幾十年,兔首和鼠首沒離開過巴黎,它們流轉到古董商尼古拉‧庫格和阿萊克斯‧庫格兄弟手中。
一九二四年,庫格兄弟的父親移民到巴黎,並於一九八五年繼承家業,第二年便將兔首、鼠首和其他藏品賣給時裝設計大師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和皮爾‧貝傑(Pierre Berge)。二○○八年,聖羅蘭去世,他將藏品遺贈給了皮爾‧貝傑—伊夫‧聖‧羅蘭基金會。
貝傑作為基金會主席,決定清空他們收藏的所有藝術品。這是火燒圓明園後,兔首和鼠首首次出現於公眾面前。而就在幾年前,牛、虎、猴、豬、馬五個獸首先後回歸故里。
最後一位藏家是今年四月隨法國總統訪華的富豪弗朗索瓦-亨利‧皮諾( Francois-Henri Pinault)。福建商人蔡銘超在伊夫‧聖‧羅蘭拍賣會上以三千多萬歐元的天價(約新台幣十三億五千萬元)拍下兔首、鼠首後,又拒絕付款,使得這兩尊銅像回到了原持有人手中。皮諾家族請佳士得撮合,從原持有人手中買下了這兩件獸首,並最終決定將它們「完璧歸趙」。在外漂流了一百五十三年的這兩尊獸首銅像,將被放在國家博物館,融入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