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面面觀】 迎接教育變革 讓孩子認識自己

羅智華 |2013.06.24
1110觀看次
字級
偏鄉學童首次接觸烏克麗麗樂器,上了一堂特別又有趣的音樂課。圖/李蕙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十二年國教急轉直下的教育政策,令學者專家、家長教師批評聲浪四起,聚焦在免學費補助標準(排富門檻),直至日前才拍版定案。

但這樣「一刀切」的方式亦引來質疑之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認為,應依照全國每個家庭年收入與子女數來畫分級別,依級別不同給予適當的學雜費補助標準,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表示,十二年國教不能長久排富,教育當局應訂出「落日條款」,尤其在少子化趨勢下,台灣到一○五年時的入學人數將大幅減少,經費應足以因應免學費入學,屆時就該取消排富門檻。

當然,十二年國教涵蓋面向多且廣,要關注的絕不單只有排富門檻這一項,相較於此,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的升學方案、學生學習成效與適性輔導、各學制間如何銜接、課程改革與教學活化等,在在都是影響十二年國教能否順利推動關鍵。面對明年上路的教育新變革,更需關心學生與家長是否都清楚?配套資源是否已到位?老師們是否都準備好了?

澎湖縣馬公國中教師林美惠也深有同感。雖然十二年國教討論得沸沸揚揚,但卻不是每位爸媽都有能力關注,過去曾在澎湖將軍嶼等「離島中的離島學校」教過書的她有感而發表示,當地父母為了家庭生計海上奔波,連陪伴孩子的時間都不夠了,更遑論花心力去弄懂龐大又複雜的十二年國教工程。

除此之外,有些學生一聽到可以免試入學,就誤以為從此之後可以不念書、不考試,就直接進入高中職升學,連帶也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動力,因而變得怠惰,這些都是教育官員應關注的問題,並提出有效因應措施,將教育資源挹注在這些離島孩子身上,才不會讓「成就每一個孩子」淪於口號。

不只如此,也有部分孩子對未來感到茫然,不知該走什麼人生方向。南投縣中興國中校長李枝桃認為,不是只有升學成績好的高中職才能成為學生心中的「第一志願」,長期站在教育第一線,她一直在思索如何讓孩子認識自己,她告訴每位進到中興國中的學生,在這三年裡要讀懂三本書,第一本是認識自己、第二本是愛、第三本是生活。

她希望能幫孩子發掘自己想要的,因此只要學生能找到十五個人以上,就能成立自己想要的校園社團,身為校長的她會想辦法找資源幫學生圓夢,目的就是希望讓學生從過程中去找到自身興趣與所長、了解未來志向,幾年下來,不但成效良好,家長也不再逼著孩子一定去擠明星高中窄門。

李枝桃強調,教育的主體是「學生」,這點永遠不會改變,因此無論十二年國教政策如何轉彎,她相信只要學校能從學生立場與角度來思考,就不用擔心會偏離教育的本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