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融(653-706),字安成,齊州全節(章丘)人,唐高宗李治儀鳳元年八科及第,官崇文館學士,又御讀太子李顯。
與杜審言、李嶠、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與杜審言友善而有〈送崔融〉:「君王行出將,書記遠從征。祖帳連河闕,軍麾動洛城。」崔融亦有詩〈留別杜審言並呈洛中舊遊〉:「斑鬢今為別,紅顏昨共遊。年年春不待,處處酒相留。駐馬西橋上,回車南陌頭。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
崔融曾惹怒張昌宗,遭貶婺州(浙江金華)長史,後屈節依附張易之、張昌宗。聖曆元年,武則天封禪嵩山中嶽,崔融撰〈啟母廟碑〉讚銘:「夫人立館,幼婦摛辭。巍巍皇室,萬萬餘基。」武則天又命撰〈朝覲壇碑〉。又中宗神龍二年,修《則天實錄》有功。
崔融善制誥冊頌,多為朝廷御敕,其〈洛出寶圖頌〉、〈則天哀冊文〉當為代表。唐中宗追贈衛州刺史,諡號「文」。
見崔融〈關山月〉的戎馬思情:「月生西海上,氣逐邊風壯。萬里度關山,蒼茫非一狀。漢兵開郡國,胡馬窺亭障。夜夜聞悲笳,征人起南望。」詩從月出西海興筆,孤獨橫空,邊關勢飽氣壯,戰士情緒高昂激憤。萬里征伐,風景不殊,漢廷各地設郡,胡人窺機而動。然而,夜晚笳聲幽怨悲鳴,勾引邊關戰士思歸之情。
〈關山月〉屬樂府〈橫吹曲辭〉,多寫離別哀傷。《樂府詩集》卷二十一:「橫吹曲,其始亦謂之鼓吹,馬上奏之,蓋軍中之樂也。北狄諸國,皆馬上作樂,故自漢以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其後分為兩部,有簫笳者為鼓吹,用於朝會、道路,亦以給賜。漢武帝時,南越七郡,皆給鼓吹是也。有鼓角者為橫吹,用之軍中馬上所奏者是也。」「橫吹」為北國胡軍樂歌,原稱鼓吹曲,兩漢設「黃門鼓吹署」。黃門鼓吹署分殿庭、鹵簿、橫吹、短簫鐃歌四部,故橫吹是黃門鼓吹署的一部。
晉.崔豹《古今注》:「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武帝時,李延年造新聲二十八解,梁朝樂工採集北方民歌,有三十六曲,歌辭六十六首,名為梁鼓角橫吹曲,重要者有〈木蘭辭〉及〈敕勒歌〉。
李白亦有〈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