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兩岸服貿協議中,大陸電影進口配額將從目前每年十部增為十五部;台灣方言版本電影經由中影集團進出口公司統一進出口後,可在大陸發行放映。我方另允許大陸電影片及合拍片在台灣進行後期製作及沖印作業。
作家小野昨天針對台灣在加入WTO時,無限制開放好萊塢電影導致削弱台灣電影的競爭力而提出疑慮。彰化師大美術系助理教授吳介祥也批評,政府將外圍的文創利益讓給大陸,有「文化自我閹割」之虞。文化部則表示,兩岸服貿協議附帶雙方開放經營劇場及音樂廳,對我方是有利的。文化部表示,以母語發音的電影「賽德克‧巴萊」等影片以往進軍大陸時皆經過一番冗長的溝通才能使用原音。兩岸服貿協議承諾台灣方言電影經大陸主管部門審查批准通過後,「由中影集團進出口公司統一進口,在大陸發行放映」,未來可望不必再經過冗長的溝通才能使用原音。
另,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擔心,允許大陸電影片及合拍片在台灣進行後期製作及沖印作業將使大陸電影變身為「台灣」電影;而台灣「淪為大陸電影的代工」。文化部表示,來台後製的大陸電影,依據現有的「進口出版品電影片錄影節目及廣播電視節目原產地認定基準」,並不會因此變相而不受大陸電影配額限制。文化部認為,目前大陸地區電影片生產快速成長,此項開放將為我電影後製、沖印業者帶來商機並增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