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在《聊齋誌異》裡描寫一位聰慧絕美的山東女子趙小二,因為與父母一同參與了白蓮教,其後為逃躲世人耳目,遷移到益都西部落腳。小二在偏僻的窮鄉裡,開設了一家琉璃坊,製作出樣式新穎的燈具,高價出售依然訂單不斷。
幾年之後,她已是富甲一方的女企業家,工廠裡有幾百位員工,小二每五天查閱帳目一次,並審視工人的作業情況,賞罰分明。
閒暇時光,她也閱讀歷史文學、下棋喝茶。平時出門,小二從不遮掩面容,因此村裡老老小小都認識她。少年們聚集時,議論小二長得漂亮,及至她出現,誰也不敢再多說一句話。每年秋天,小二使村中小童們採集野菜,當山東發生大飢荒,只有他們這個村子裡的人得以溫飽,不需要四處逃荒。
除了趙小二之外,《聊齋誌異》還描寫了細柳、青梅、劉夫人等多位擅長經營事業的女強人。蒲松齡可以說是為十八世紀中國新興女商人的展露頭角,捕捉到經典的歷史性畫面。在商品經濟發達的城市生活氛圍裡,金錢主導了人們的價值觀,商人哲學漸次取代了傳統禮法,同時也在文學家的視角下,呈現出強烈的戲劇張力與諷刺意義。
蒲松齡還寫過一篇江上女子白秋練與商人之子慕蟾宮的戀愛故事。白秋練因偶然聽見慕蟾宮吟詩而心生愛慕,兩人相識之後,更相愛悅,誓言終身相守。不料慕蟾宮的父親慕小寰視感情為無物,一心一意只是擔憂家裡的財貨遭到損失。直到兒子因見不到秋練,患了嚴重的相思病,他才讓這個浮家泛宅、毫無根柢的美麗女子與兒子私會,一旦兒子恢復健康,慕小寰又立刻翻臉不認人!惡毒地指責白秋練是個不貞的微賤女子。
既然商人重利,白秋練便對慕蟾宮說道:「我有特殊的預感能測知物價,你們船上的貨物如今依我看來都賺不到錢。」秋練指點蟾宮買哪些貨物可以獲利三倍,哪些貨物可以獲利十倍,慕小寰在半信半疑之下,只用少部分資金購買了白秋練指名的貨物,孰知回到家鄉銷貨,大賠與大賺各見真章!慕小寰立即下聘迎娶白秋練進門,從前口口聲聲的門第、貞潔,一股腦兒拋到了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