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一的女兒對數學不感興趣,每回評量時總把數學擺在最後複習,和太太再三分析勸說萬不可放棄,但她總是以先將簡單的科目備妥為由,再三拖延。
幾經溝通,親子間的氣氛搞得有些僵,因為見她老是逃避困難的科目,往後遇到困難是不是也以同樣的方式面對,這可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但也只能勸說,母女各持己意,我只能伺機而動。
最後,幫女兒複習時,發現她直線方程式的概念全無,這時她慌了,我也因她屢勸不聽而生氣,儘管得耐著性子幫她複習,但是氣氛仍有些火藥味。
睡前,發現她的臉書正開著,我就將整個過程和她溝通,鼓勵她面對自己的弱點,我們會陪她一起走過,她說:「國小不讀都還考得很好,現在我終於知道讀書不懂的痛苦了。」我鍵上:「不管如何,要記取教訓。我早告訴過妳當日老師教多少,就該複習多少,妳就是不聽,這是高傲的苦果。」
關上電腦後,隱約聽到她的啜泣聲,推門走過去摟她,她在我懷裡哭著說:「數學不會,壓力好大喔!」
「其實是妳自己給自己壓力,凡事按部就班,一定就會有收穫的。」我給予極度的支持,要她安心考試,考不好也沒關係,就當作是最好的教訓,要記取。
有時親子間各持己見,唇槍舌戰式的溝通,火藥味不衍而生,所以,需要有較冷靜的溝通方式,在書寫文字或敲鍵盤字,就有較多的思考,可避免激昂的情緒,用較舒緩、孩子可接受的方式溝通,遠比唇槍舌戰中的怒目相視來得有效。
與孩子溝通,很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父母願意陪她度過難關,既是如此,就得耐著性子溝通,才是上策,這是我們為人父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