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季節,佛學院充滿的濃厚的學術氣息,從祖庭宜興大覺寺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到跨越南北兩地的「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開幕研討會」,最後回到人間佛教的根基「2013人間佛教本山徒眾學術研討會」,都為人間佛教在學術領域的篇章寫下歷史,我何其有幸參與,得以細細體會當中所呈現的人間佛教的聞思修證。
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學者,不論是否認識人間佛教,都透過不同的因緣闡述各自的觀點,以多元的面向探討人間佛教思想。我們在師長的引導中,學習如何聆聽、思考,用開闊的心納受所有的見解,再與自身所學習的法相應證,慢慢修正自己對於學術研究的擔心與刻板的觀念。
以前,我總是擔心自己佛學底子不足,總想著再多讀一些經典,有點內涵後,才可以開始對佛法進行所謂的「研究」;但在這次的研討會學習中,我體證到佛法非「學科」,非只是學術的研究可以總括,唯有解行並重,將日常所薰習的法,實際運用在生活上,更深入地去探究所獲得的體證,再回到經典中延伸、拓展,讓善法種子透過來回的薰習、應證過程,建構對於人間佛教思想的認識。
感謝近一個月學習的因緣,有很珍貴的體會:尚在初學階段的我們,更應該勇敢去嘗試、去思考,透過論文的撰寫,重整自己的理路、邏輯,依循師長的指導,修正與調整,才能慢慢累積成長的資糧。人間佛教的傳揚,是使命也是家務,我們得更發心承擔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