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基隆訊】時節邁入夏天,氣候日漸炎熱,許多人常不知不覺中暑,卻以為感冒。醫師提醒,避免長時間處在溼熱環境,也不要突然吹冷風、進冷氣房,以免體內熱氣難以排出而中暑。
署立基隆醫院中醫師賴卉蓮指出,夏天時長時間待在太陽下,或身處溼、悶熱的環境,體溫會升高,但身體散熱不及、水分補充不足,就會開始出現頭暈、疲倦、肢體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賴卉蓮表示,除了避免長時間處在溼熱、悶熱環境當中,還要多補充水分,從室外進入室內最好先擦乾汗水、保持身體乾燥,不要直接從室外進入冷氣房,也不要猛灌冰水。
因為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冷氣房,毛細孔會瞬間收縮,熱氣便無法排出而存留在體內。喝冰水之後,腸胃溫度下降,便會產生「已經降溫了」的錯覺,而停止散熱,熱氣也會積存,導致中暑。
賴卉蓮說,如果輕微中暑,可藉由刮痧減輕症狀。但若是出現呼吸不順、噁心甚至神智不清等症狀,表示已嚴重中暑,須趕緊送醫。
平時則可吃綠豆湯、薏仁、蓮子、冬瓜和西瓜等食物,來預防中暑。另外還可以麥門冬一錢、黨參一錢、五味子五分、菊花三錢和藿香三錢,搭配一千西西左右的開水熬煮成茶飲,常溫或退冰後供日常飲用,也可達到益氣養陰、解除中暑症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