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處溼熱環境易中暑 多補充水分

 |2013.06.14
154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基隆訊】時節邁入夏天,氣候日漸炎熱,許多人常不知不覺中暑,卻以為感冒。醫師提醒,避免長時間處在溼熱環境,也不要突然吹冷風、進冷氣房,以免體內熱氣難以排出而中暑。

署立基隆醫院中醫師賴卉蓮指出,夏天時長時間待在太陽下,或身處溼、悶熱的環境,體溫會升高,但身體散熱不及、水分補充不足,就會開始出現頭暈、疲倦、肢體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賴卉蓮表示,除了避免長時間處在溼熱、悶熱環境當中,還要多補充水分,從室外進入室內最好先擦乾汗水、保持身體乾燥,不要直接從室外進入冷氣房,也不要猛灌冰水。

因為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冷氣房,毛細孔會瞬間收縮,熱氣便無法排出而存留在體內。喝冰水之後,腸胃溫度下降,便會產生「已經降溫了」的錯覺,而停止散熱,熱氣也會積存,導致中暑。

賴卉蓮說,如果輕微中暑,可藉由刮痧減輕症狀。但若是出現呼吸不順、噁心甚至神智不清等症狀,表示已嚴重中暑,須趕緊送醫。

平時則可吃綠豆湯、薏仁、蓮子、冬瓜和西瓜等食物,來預防中暑。另外還可以麥門冬一錢、黨參一錢、五味子五分、菊花三錢和藿香三錢,搭配一千西西左右的開水熬煮成茶飲,常溫或退冰後供日常飲用,也可達到益氣養陰、解除中暑症狀的效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