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流傳的不少粽子謎語,風趣詼諧,獨具文化韻味,《廣州謎語》中就收錄了一道膾炙人口的粽子謎:「珍珠玉粒女,嫁了窮夫竹葉郎。今晚投河弔頸死,明朝解去入衙門。」
此謎巧用擬人、比喻、諧音三種手法。把粽米擬成珍珠玉女,將粽葉擬成竹葉郎,而把下鍋入水比喻成投河尋短見,而把繩線捆紮形象地喻為弔頸。令人稱妙的是製謎藝人獨運匠心,借「衙門」與「牙門」諧音,避開了「吃」。整個謎面渾然一體,猶如一個袖珍的愛情悲劇故事。
上述運用粽子富有個性的外表特徵,製作的謎語令人津津樂道。有一道描繪吃粽子過程的謎語也生動有趣:「輕輕解開你的腰帶,慢慢脫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肌膚,散發出你的體香,忍不住咬你一口。」
現代謎家製作粽子謎,喜歡精短、一句式的文義謎,如謎面:「麋鹿奔走崇山下」(打食品一),謎底──粽。
這條燈謎採用離合法,將謎面的文字進行拆離然後組合。「麋」字上面的「鹿」奔走後,剩下「米」;「崇」字上面的「山」把它卸掉,剩「宗」,然後與「米」組合為「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