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日前受邀出席中興大學畢業典禮,勉勵畢業學生時表示,就業後月收入若低於五萬元,千萬別儲蓄,應該拿來拓展人際關係、累積資源。
戴董的理財觀念或許是他的人生體驗,有其參考價值,但會不會造成年輕人錯誤的價值觀呢?這樣的理論是否合宜或許還有待斟酌。
開拓人脈的方式很多,未必要花錢,有人天生親和力,自然人緣很好;有人家庭教育好,從小培養氣質佳,加上活潑的個性,當然能厚植人際關係。用金錢來應酬,友誼關係會不會很薄弱,變成只交換好處互相利用。
目前大學生畢業找到的工作,起薪普遍不滿三萬元,太早灌輸「別儲蓄」的理財觀,恐怕造就更多「月光族」,讓孩子太早將投資關注在社交人脈的經營上,也絕非正確的教育觀點。
現在的年輕人,還沒開始賺錢就想著獲得高薪工作,甚至太計較起薪,我倒覺得建立正確的金錢與儲蓄觀念,比社交關係的投資更重要。
我的孩子即將升上大四,此刻擔心的是工作機會,而非高薪與社交人脈。
平日我教導他養成儲蓄的習慣,學習合理分配生活開支,讓他有量入為出的節約用錢觀念,如此比賺多花多來得好吧!
戴董企業經營的成就讓人讚佩,值得年輕人學習。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一樣的致富途徑,高薪的價值觀凌駕一切,難免讓人擔憂。年輕人就業,正確的就業態度和健全人格特質勝於追求名利或高薪,如果把高薪當作就業成功的唯一衡量標準,恐怕會扭曲了就業的價值。
為了致富而將人際交流變成利益交換,或互為利用,更會嚴重扭曲人性,恐怕也會助長財富掠奪,令人擔心不已。
亞南(花蓮縣/家管)